专题:国内移动支付的路在何方?——物联网世界专题

2011年,在中国支付新规及牌照正式公布之后,中国银联、运营商以及三方支付厂商正式开始在支付领域展开争夺,而移动支付领域成为必争之地。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中技术的多样性、标准的不统一、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新模式的探索、以及主导权等问题成为该领域的几大要点问题。那么,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的 移动支付,接下来该往哪儿走?本期专题将特别关注——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 种服务方式。整个 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 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目前国内使用的移动支付方案有四大类: 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双界面卡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 NFC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 SD卡方案和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起步较早,发展较慢。中国也是移动支付出现较早的国家之一,1999年国内移动支付概念出现,但一直到2011年移动支付业务才慢慢形成规模。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第二阶段则是基于WAP和JAVA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或WAP浏览器,通过GPRS或cdma20001x网络进行支付;前后经历了两次升级,目前正在走向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一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2002年,中移动在广州即开始小额移动支付的试点2004年银联也常常开展以手机和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合作;
2011年6月,央行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联、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许可证。三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
最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010年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为13.56M为支付方案为金融支付标准,但2.45GHz方案会在封闭环境中得到应用。
移动支付功能大致可分为:移动银行、移动钱包、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和手机支付终端化解决方案。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指现场支付方案)主要包括NFC/eNFC方案、双界面SIMPass方案、2.4G RFSIM方案、SIM卡表面贴膜卡方案、异形卡或贴片卡方案、双界面SD卡方案等。目前较为主流的技术是中国电信采用的SIMPass,中国联通的NFC,以及中国移动的RFSIM和NFC三大主流技术。
    多年来, 13.56Mhz与2.4Ghz一直是各大运营商、厂商、金融机构博弈的筹码。2012年底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为13.56M。 而且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也基本确定13.56M,统一支付标准的拟定出台,中国移动支付领域长期来的发展瓶颈将藉此得到进一步瓦解。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在移动支付标准上一直未有统一:银联主导13.56MHz标准,而中国移动则主导2.4GHz标准,这在无形中对移动支付领域的深层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2011年,中国移动放弃2.4GHz标准,转而支持13.56MHz标准。
    相较于2.4Ghz超高频段。13.56Mhz的穿透性并不强,无线信号有效距离仅在10厘米左右,且不能穿透金属手机外壳,容易被金属屏蔽。如此一来,13.56Mhz岂不是相当鸡肋?大家何不都用2.4Ghz频段,穿透性强,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广。可是从安全角度来考虑,涉及到金钱利益时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手机成为移动热点,由此可见频段过强并非是件好事。同时2.4Ghz由于频率过强,功耗也就越大。如今全民大屏智能机的时代,人们对电池的需求甚至超过对功能的执着。而13.56Mhz因为功耗小,可以在手机关机或没电的时候继续工作、刷卡。尤其是ISO14443协议(非接触式IC卡标准)已经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使用。不论从安全角度还是技术角度,13.56Mhz经过时间的锤炼,逐渐老练。
    中国移动之所以在手机支付布局之初采用2.4Ghz频段,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4Ghz能集成到SIM卡里,这样用户可以不用更换手机,直接替换成RF-SIM卡就能实现手机刷卡功能。2.4Ghz频段具有衰减小,隔着金属也能发射信号,波长短(波长越短,覆盖范围越大),可智能调频等优势。集成到SIM卡中通信速率高达1Mbps,双向通信距离可由10厘米扩展至500厘米,并且能够根据应用所需自行调整。2.4Ghz更是如今无线产品主流传输技术,蓝牙、Wi-Fi、ZigBee、无线USB技术全都是工作在2.4Ghz频段,有很好的应用环境。但由于2.4Ghz属于公开频段,可能会被无线信号捕捉器捕捉,对于谨小慎微的银行业来说,RF-SIM肯定难以被纳入手机支付的标准中。
 国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国外部分移动支付企业发展情况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最早推出了 移动支付业务。其移动支付不仅可以付款,而且能从银行转帐,可以收进支出。韩国移动支付吸引了大量手机用户使用,为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内容服务商等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欧盟从2007年开始重视移动支付功能,英国的信用卡发行商Barclaycard、诺基亚和VisaEurope等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欧洲五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市场上,总共有2000万手机用户,其中8.5%的用户开通了 手机支付功能。

在韩国,目前70%的电子支付(即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额)都是由移动支付完成的。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几乎所有的韩国零售银行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现在,每个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日前,AiteGroup发布的美国账单支付渠道数据显示,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增长377%,成为美国人日常账单支付中增长最快的渠道。

近两年国外移动支付领域较受关注的企业部位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Square(与VASA合作)、FigCard(被Paypal收购)、Boku、Zetawire(被谷歌收购) 、苹果、亚马逊、Sprint 、Isis等,一些包括星巴克、麦克劳、玛莎百货等在内的应用群体也开始被大家所关注,他们陆续在建立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
星巴克推出星巴克自家的移动支付应用
 根据 Berg Insight 的报告,美国消费者在 2012 年通过移动支付消费了5 亿美元,当中大部分的消费都是出现在星巴克的店内。星巴克每周都会收到300万的移动支付金额。[详细]
英国传统百货玛莎自建移动支付应用
 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将于下月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应用,消费者可以在其商店内使用手机完成购物支付。[详细]
Facebook悄然推出Autofill移动支付功能
Facebook的又一个支付试验日前正式推出,该公司一直在与少数零售合作伙伴测试一项移动支付功能——允许顾客在移动支付时通过他们的Facebook账号自动输入支付信息。 [详细]
麦当劳在瑞典部署二维码移动支付
麦当劳瑞典公司近日与移动支付方案公司Seamless共同为当地的麦当劳店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届时瑞典的消费者将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的SEQR进行支付。[详细]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国内部分移动支付企业发展情况
 

 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但却已经推出了一项目技术标准,2012年底央行发布中国金融 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为13.56M。并且多方力量均对它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国移动在国内多个省高超已开展了SIMpass试点应用示范工程。

日前,银联与中国移推出了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该业务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推行。除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银行已完成了针对该移动支付平台系统的对接外,其他银行也在陆续接入。

据工信部发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 移动支付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且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左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市场,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9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有专家指出,全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付费步骤繁琐以及安全隐患等瓶颈。如何将手机支付实质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银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移动支付
 目前中国银联已经在七个省市进了移动支付的试点,推出了四种基于移动支付的产品,包括智能SD卡、双界面电信卡、贴膜卡以及NFC手机,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支付方式。 [详细]
运营商布局移动支付,产业链融合势在必行
 上海移动宣布NFC手机钱包业务正式投入商用;而三大运营商近日都与商业银行和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基于NFC(手机近场支付)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产品。[详细]
支付宝推出移动支付新产品:条码支付
2012年支付宝推出手机支付产品——条码支付,这是全球第一个条码支付产品,也是支付宝首次通过在线支付技术进入线下市场,实现“现场购物、手机支付”。 [详细]
财付通联合微信即将推出的微信支付
财付通联合微信即将推出的微信支付是成为业界最大的亮点,它通过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线下扫描,用手机支付,颇有近场支付的味道,而且不需要更换手机卡,不限制手机型号。 [详细]
当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商业模式上出现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各自主导的局面:以银联、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提供商,目前这三类业务主体竞争与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

● 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并在上海、重庆、湖南、北京等10余省开始了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化商用的推广,形成了世博会、上海地铁、湖南移动支付平台、重庆一卡通业务平台等一批成功试点样板项目。

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翼支付”面向政企、家庭、个人客户,通过短信、WAP、客户端、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提供固话账单支付、手机费充值、公共事业费缴纳、订购商品、自助金融等服务。针对学校等行业市场,中国电信在“翼支付”平台基础上推出了“翼机通”行业版应用,并在上海、内蒙、南京、成都等地实现商用。

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并在上海进行试点,主要开展公交、积分兑换等业务。在与银行合作方面,已签署与银联和中国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世博会园区内提供NFC手机刷卡POS机。

 

● 金融机构

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均推出手机银行类业务,手机银行模式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由运营商收取,账户业务费用由银行收取。银联于2002年推出了第一代采用短信方式的手机支付业务,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湖南等21个省市成功推广,用户人数突破2000万,年交易金额超过170亿元。2009年开始,银联推广新一代采用13.56MHz频段的现场支付业务(采用SIMPass技术),并在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云南等7省市进行了试点。

 

● 第三方支付提供商

第三方支付提供商主要是借助手机的移动上网功能实现随时随地无线支付,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以及即将面市的微信支付等都是第三方支付提供高的代表。早在2009年支付宝推出手机客户端软件,后与十多家银行合作推出快捷支付。近期,财付通联合微信即将推出二维码微信支付 。

  •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手机支付将是主流模式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手机支付将是个主流模式。”许罗德称,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移动支付的使用率较低,应用场景不丰富。但在各参与方积极布局,将逐渐形成健全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市场将很快呈现新局面。 [全文]

  • PayPal马库斯:改变消费者过去40年的支付习惯

      作为网络支付领域的王者,PayPal的发展战略非常明晰:那就是通过移动支付进入线下!PayPal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帮助用户进行实体店支付、且又能改进消费体验的功能和服务,PayPal马库斯表示,要用移动支付彻底结束人们出门带现金或是信用卡的习惯。[全文]

  • Gartner: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增长达44%

      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2,354亿美元,与2012年1,631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44%。2013年,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452亿,高于2012年的2.008亿。 详细>>>

    移动支付方兴未艾 千亿市场大门已开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13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报告显示,2013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而根据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报告中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数据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详细>>>

    指纹扫描技术或将成为移动支付发展方向

      有业内有人士说,指纹识别因为它的唯一性、稳定性被视作是移动支付中最具安全性和发展前景的身份认证的方式。苹果等一些科技巨头,其实早已重金布局。这一次将智能机和指纹的传感器融合,指纹识别应用范围将会加速扩展。 详细>>>

    国家级移动支付标准将出台 上游产业链已成熟

      基于国家层面的移动支付标准即将出台。种种迹象表明,电信运营商、银联等主导机构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开始着手试点工作。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目前近场支付产业链上端已形成默契,基本上都采用13.56MHz标准。 详细>>>

     

     

    随着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的热潮,并不断向细分领域渗透,未来几年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将逐步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其中移动支付预期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