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解决方案 >> 物联网方案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基于AI的生态环境大屏可视化分析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区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环境信息化目前面临的问题:

1、基层使用视角:配发系统多,信息分散,使用不便

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很多上级部门配发或共用的系统,如国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双随机执法系统等。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配发的系统大多对应着某一个环保业务,主要用于满足上级部门的数据收集或任务开展需求,但并没有考虑区县生态环境部门的实际使用需求。

若想了解某个企业的信息,需要打开至少5个系统,在线数据,打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打开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用电数据,打开企业用电监测系统;视频监控,打开视频监控系统;企业执法信息,打开双随机执法管理系统。非常不便。

2、考核视角:无法满足实时、快速的考核分析要求

十三五以来,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方面,制定了明确了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另一方面,实行党政生态环境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并强化考核问责机制。作为区县级政府部门,也分解部署了具体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考核问责制度。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区县级生态环境部门需要能够及时的、快速的说清辖区的空气质量现状、考核指标、差距、趋势、问题等情况,以便于更好的决策。

3、决策视角:缺乏生态环境数据的集中式、直观化表达

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为了支撑环境管理决策需要,生态环境数据的集中式、直观化表达则是一个刚性业务需求。

但是由于各类环境业务数据(环境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环境执法、环境应急、建设项目等)分布在异构、多源信息系统(国发系统、省发系统、自建系统等)中,存在数据分散、对接困难、难以维护等问题,因此这一刚性需求往往难以实现。

二、基于AI的生态环境可视化分析解决方案

山东达斯特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一种轻量级的生态环境可视化解决方案,可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采用智能的机器学习技术,采集各类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国发系统、省发系统、自建系统、横向共用系统、委办局系统等),形成数据共享池,通过AI学习模型自动重构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形成生态环境专题数据库。

其次,建立轻量级的数据中心,将数据按照主题重构,形成按照某一业务场景组织起来的主题数据。

最后,从领导决策视角出发,形成可视化、智能化、定制化的上层应用平台。

三、产品特色

(一)生态环境数据适配轻松实现数据对接

数据对接一直是环保信息化中的一个难题。

本产品摒弃了传统的数据对接思路,利用最前沿的AI技术,研发了具体自主产权的数据适配器。在具备网络访问的条件下,无需系统承建厂家配合,生态环境数据适配仅通过系统的账户就可以实现业务系统的数据智能适配、采集、重构,为系统间数据共享提供一种轻量级的解决方案,降低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难度和代价。

(二)仅做数据整合汇聚分析,不增加用户工作量

生态环境可视化分析系统,本质上是对生态环境部门现有的各种分散数据的整合和再加工利用,用以满足用户的应用或决策需求。

它的数据采集流程是事先定义好的,自动更新自动存储,无需用户做过多操作。

同时,系统以展示分析为主,不含流程性操作,不增加用户额外工作量。

(三)实时、全面的考核分析功能

从考核视角看,系统可以提供实时、全面的考核分析功能。根据每个用户的实际情况梳理出当前用户最关注的大气、水等的考核指标,如蓝天保卫战、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通过系统可以实时分析考核指标、考核现状、问题差距,并具有智能总结功能。

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分析差距,从时间、空间上追踪问题来源。

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掌握关键考核指标的完成进度和区域排名,精准制定污染防治计划。

(四)生态环境全景化视图

由于系统解决了异构系统数据对接问题,建立起了轻量级的生态环境主题数据库,所以可以提供生态环境的全景化视图。能将全业务数据集中展现,通过一个系统了解全局情况。

可以将大气、水、污染源、执法、应急、信访、建设项目等信息分类统一分析展现,为环境决策、领导视察提供直观支撑。

(五)丰富的图表分析

丰富的图表分析是此系统的一大特色,所以此系统非常适合于基于大屏幕展示。

系统利用了可视化、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散点图、条形图、折线图、热力图、雷达图等多元动态数据图表来直观、全面展示各类主题数据,实现环境信息的“所见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