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工信部同时发布三大产业发展规划

2012-02-27 09:48 上海证券报

导读: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昨天接连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昨天接连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以整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加快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提高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及材料的配套支撑能力;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自主技术为基础,推动计算机、通信设备及视听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速军民共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转化。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要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发电要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规划明确表示,将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则提出,到“十二五”末,产业规模再翻一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集成电路产量超过1500亿块,销售收入达3300亿元,年均增长18%。

  ----------------------------------------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工信部24日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将超过10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为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求,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期间需要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首先,“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显著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形成五到八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

  其次,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累计总量达到130万件左右;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关键元器件、重要电子材料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工信部还分别发布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三个细分产业的“十二五”规划。

  未来五年,数字电视产业销售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字家庭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在“十二五”末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产量和质量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年均增长率8%,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2500亿元;电子元件年均增长10%,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18000亿元,其中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销售收入达4000亿元,印制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00亿元;电子器件年均增长25%,达到1800亿元,其中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0%,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规模占全球比重由当前的5%提升到20%以上。同时,国内平板显示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在3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全面支撑我国彩电产业转型和升级。

  “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将实现17%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骨干企业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电子仪器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5%,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中国证券报)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4日公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其中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

  工信部提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在技术方面,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到2015年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度/公斤,并且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此外,发电成本还将下降。实现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第一财经日报)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工信部昨天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将倍增。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集成电路产量超过1500亿块,销售收入达3300亿元,年均增长18%,占世界集成电路市场份额15%左右,满足国内近30%的市场需求。

  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行业的规模将倍增。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行业的销售收入1440亿元,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比重只有8.6%。

  根据介绍,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推动集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规划》还要求,“十二五”芯片设计业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左右,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比重约占三分之二,形成较为均衡的三业结构,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等对全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培育5-10家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设计企业,1家进入全球设计企业前十位;1-2家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骨干芯片制造企业;2-3家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的骨干封测企业,进入全球封测业前十位;形成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

  为确保实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将着力发展芯片设计业,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

  截至2010年底,国内约有大大小小500多家IC设计公司,尽管我国IC设计业公司众多,却存在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增长不快的现状,也面临着成本上升、代工厂交货周期长以及由于资金短缺而无力“烧钱”的高端产品的难题。

  对此,《规划》明确,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工程等,突破重点整机系统的关键核心芯片,支持和部署对新器件、新原理、新材料的预先研究。通过技术改造资金、集成电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渠道,持续支持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