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机器换人”节约用工成本 “互联网+”重塑生产价值链

2015-04-15 08:42 新华每日电讯6版

导读:杭州市萧山区一家光伏企业,偌大的厂房显得空荡,几名工人“悠闲”地操作着数台智能机床。机床上的机械手却忙碌不停,重复着抓起电池板放到自动流水线上焊接的动作。这是该家光伏企业“机器换人”半年来每个普通工作日的场景。推动“中国制造2025”核心就是创新、再创新。国家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链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形成一个让创新创业能够活力迸发的社会环境。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杭州市萧山区一家光伏企业,偌大的厂房显得空荡,几名工人“悠闲”地操作着数台智能机床。机床上的机械手却忙碌不停,重复着抓起电池板放到自动流水线上焊接的动作。这是该家光伏企业“机器换人”半年来每个普通工作日的场景。


“机器换人”节约用工成本

“这台工业机器人有视觉模块,可自动定位,能精确到0.01毫米,精度超过人眼。产品碎片率也比人工操作低一半。”机器人生产商康奋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天挺介绍说,“重要的,它愿意做重复枯燥的劳动。”

“一台机器人的产能相当于过去一个20个人的车间,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任天挺告诉记者。他坦言,“很多80后、90后新生代工人,也不愿意从事他们认为的‘没有尊严’的枯燥的生产线工作”。

在任天挺看来,在招工难、招工贵的大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光伏行业的“机器换人”序幕刚刚拉开。目前全行业“机器换人”的比例只有20%左右,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还有3年-5年的黄金期。

对于制造业全行业自动化升级带来的机器人市场前景,任天挺非常乐观。他介绍说,公司目前正开发服务于物流业的机器人,同时也很关注消防、医疗类机器人的前景。

同在萧山区的荣盛集团旗下的纺织子公司,也开启了“机器换人”计划。公司引进不久的自动化设备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40%。与老生产线相比,节省了500多名人工。

这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开始拥抱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由于需求不振、成本上升,很多原本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在苦苦挣扎。向智能制造迈进,向产业链高端攀登成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互联网+”重塑生产价值链

除了生产自动化,“互联网+”风口下的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互联网重塑生产价值链的机遇。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将于近期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长期战略性规划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被誉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工信部调查显示,智能制造使目前很多工业企业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30%,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阿里巴巴天猫大家电负责人印井认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可以起到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喜好,经过大数据分析,将推动生产出更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就是“C2B”模式。

印井介绍说,天猫大家电本月将推出几款消费者定制家电。他认为,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企业不能精准了解用户需求,容易导致产品积压。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是实时反馈给商家的。所以,“C2B”模式,是按需生产,有助于缩短供应链周期。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认为,“C2B”大数据定制模式是大趋势,将深刻改变中国制造业。“传统模式下,生产商通常采用全渠道大面积铺货战略,这会带来库存压力以及上游产业链应收账期的问题。‘C2B’定制模式,可以大幅压缩库存。”楼军说。

楼军表示,目前一些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服务,比如3D打印,大众市场还没有完全接受。“但定制模式是发展趋势,有着光明的市场前景。”他说。

近来,家电巨头格力电器也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公司员工总数已从2012年的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万人,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与海尔、美的等竞争对手一样,格力也已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介绍说,格力中央空调将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节能报告,相关参数传输回来进行在线体检,从而及时为用户提供保养和维修方案。

同时,望靖东还表示,在生产层面,用户使用情况的大数据会反馈到设计环节,有助于更好了解、发掘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让创新引领“中国制造2025”

对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望靖东坦承整个行业面临创新不足以及创新保护不力的问题。他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同时,国家要大力保护创新,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的水平。”

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江也有类似担忧。他认为,未来十年,行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但在汽车领域,跟国外相比,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

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表示,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中国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之一,推动“中国制造2025”核心就是创新、再创新。他介绍说,国家将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链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形成一个让创新创业能够活力迸发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