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互联网进入农业各环节 费用过高推广受阻

2015-06-11 14:54 央广网

导读:在“风光”表像的背后,“土”与“洋”的结合是否顺畅?互联网与农户果真是“加”得风生水起?记者在农业发达的江苏省江阴市看到,农户尝到的“互联网+”的甜头,也尝到了高科技的烦恼。

  

    “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很多行业,包括农业。在这股浪潮中,一向看起来很“土”的农业,也随着“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电商”、“网购”等一系列新生事物而变得“洋气”起来。

  拥有一台电脑,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看到农作物生长的画面。田里小麦收割、墒情、天气、病虫害等信息,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了如指掌;下个订单,快递公司就能收货上门……可以说,“互联网+农业”已经进入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美好!

  在“风光”表像的背后,“土”与“洋”的结合是否顺畅?互联网与农户果真是“加”得风生水起?记者在农业发达的江苏省江阴市看到,农户尝到的“互联网+”的甜头,也尝到了高科技的烦恼。

  在江苏江阴市祝塘镇联业农场业务经理蔡济华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台电脑正透过视频画面,实时监测农场里联合收割机收麦的情景。如果农机手有一点儿操作不当,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蔡济华:通过我们这套设备,再加上现在的机械化比较发达,我们可以只靠几名员工就能管理上千亩。通过这套系统管理,对于水稻和小麦及时灌溉,不会淹苗和干旱的情况。

  在祝塘镇联业农场一望无垠的麦田里,气象站、监测站等装置,如同大田卫士,守护着农业的安全。农场总经理李涛金介绍,农场对土壤墒情、病虫防治等管理,也都实现了数字化,能够实时监测。

  李涛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补充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让农作物在全佳营养的土地上生长,这样的话保证我们将来的产品都是非常有机的产品。

  “互联网+农业”,这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模式,正在给这里的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操作员小武跟记者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联业农场就“时髦”地用上了“大田物联网”设备。近30个监控头,犹如“千里眼”,细腻地捕捉着田间的千变万化。无论给小麦灌溉、除草,还是施肥,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化控制。

  小武:在我手上的这个,就是“大田物联网”设备的手机客户端,打开这个软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种植田块的基本信息,包括土壤PH值、含水量、温湿度等。根据这些信息反馈,农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进行任务安排。和过去相比,人工成本节省了70%左右,无疑成为种植上的“贴心管家”。

  不过,对于农场的种植户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小武透露,像这样的物联网智能平台,是农业示范项目,总投资是107万元,折合起来,亩均成本过万。农场以合作社的形式对上争取财政支持,可以解决掉30%—40%的费用,余下的60-70%,得农户自行解决。投入这一块,负担确实不小。

  对于农户与物联网“磨合”当中的烦恼,农林部门也是门儿清。江阴市农林局技术信息科科员许栋说:

  许栋:例如这个传感器的维护、保养费用,就比较高。譬如说投入几十万的物联网设备,可能用个两三年就没用了、就坏掉了,投入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还有就是,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产生产监测时,农业生产技术还不能非常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农业物联网投入成本总体偏高,而部门设施的使用率并不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传感器、电缆等,成本高,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们还需要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国祥:我们要有一些配套的体制机制,好比物联网技术,精控,品质、质量得到了保证,就要通过一些制度,规定必须要采购这种有技术保障的、食品安全的主体提供的农产品。如果配套措施到位了,就可能使得技术上有优势,从而保证质量水平。现在如果是价格上和其它的农户一样,那这种技术可能就很难推广,也很难解决农业或者说经济社会当中突出的质量安全、追责体系不健全的难题。

  农户们与物联网的“磨合”还在继续。比如,在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上,也存在技术难题。江阴联业农场业务经理蔡济华对记者透露,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个体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对互联网的使用,又增加了阻碍。

  蔡济华:员工文化程度要高一点吧。农民的话可能不习惯,因为这个东西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去做,没有形成用物联网的习惯。对于我们发派下去的任务,他们只是完成了,不上传。有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知道田里的反映情况之类的。

  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它的魅力和的价值,确实能为农民找到致富增收的新空间。为了走出眼前这些困境,江阴市农林部门除了定期举办培训班,还推出了不少扶持政策。江阴市农林局技术信息科科员许栋。

  许栋:我们一般是以项目支持的形式。譬如要做物联网项目,一方面是从资金上支持,另一方面是从技术方面给予一定指导。

  当前,农民主动使用物联网技术、商业化模式投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氛围尚未形成。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互联网+农业”才能富有持久的生命力。

  李国祥:我国农业发展的非常迅猛,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的在农业进行推广。物联网技术以及其他的一些技术,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在推动,找一些典型进行示范。这个技术的应用,目前来说相对成本还是比较高,甚至在市场经济当中,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完全靠市场运作,很可能还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