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华为扮演NB-IoT领域的关键角色:引领发展进程

2016-12-22 09:07 C114中国通信网
关键词:NB-IoT物联网

导读:随着核心协议的冻结和各地试点的出现,蜂窝窄带物联网(NB-IoT)这一主流蜂窝物联网技术迈入了产业化阶段,生态建设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

  随着核心协议的冻结和各地试点的出现,蜂窝窄带物联网(NB-IoT)这一主流蜂窝物联网技术迈入了产业化阶段,生态建设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作为NB-IoT主要的推动者和标准制定者,华为正依托其领先ICT技术实力与行业合作经验,携手合作伙伴砥砺同行,催动生态系统快速成熟。

  “NB-IoT技术已经成熟,商业模式或者说应用场景是其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蒋旺成向C114指出,要将NB-IoT本身的技术优势兑现为市场优势,需要一个开放生态体系的支持,标准组织、电信运营商、芯片厂商、设备供应商、垂直行业玩家等产业链各方都要参与进来。

  他介绍说,物联网是华为的战略机会点,华为一直集中资源进行NB-IoT相关投入,目前是业界唯一一家能够提供从芯片、接入网络设备到物联网云平台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水务、智能制造、智能化工等多个领域。

  根据采访中给出的数据,2017年底前,全球保守估计将有20张NB-IoT网络投入商用;基于与华为的合作,2017年上半年,沃达丰、德国电信、中国电信、新加坡M1等领先运营商都将商用NB-IoT。

  NB-IoT缘何各方看好

  NB-IoT一经推出便被各方普遍看好,同时也是史上建立最快的3GPP标准之一,这其中既有商业方面的原因、也有本身技术上的优势,蒋旺成表示。

  万物互联作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全球性趋势,将开启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广袤市场,而生而为物联网、基于电信网络的NB-IoT亦将随之快速增长。来自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预测显示,NB-IoT的出现将极大促进蜂窝物联网产业发展,在2020年会有30亿联接承载在运营商网络上,相比今时有7倍的增长;Machina亦预测,NB-IoT未来将覆盖25%的物联网连接。

  GSMA移动智库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联合发布的《移动运营商与数字转型(Mobile Operators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认为,到2020年,中国机器对机器(M2M)市场的联接总数将达到10亿,其中有7.3亿来自低功率广域网(LPWA)。

  对运营商来说,随着移动用户规模超过全球人口总数,即渗透率超过100%,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来源,NB-IoT不仅将带来数倍、数十倍于以往的联接数,还将成为运营商进入各个传统行业、参与其数字化转型的敲门砖。同时,传统行业亦有着强烈的物联需求,以提升效率、实现升级转型,这在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国家制造战略”、中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中亦可看到。

  蒋旺成指出,相较于其他物联网技术和传统蜂窝网技术,NB-IoT在技术上的优势更为显著,广覆盖、海量联接、低功耗、低成本,适用于LPWA及行业应用——同样频段下,NB-IoT比传统GSM网络增益20dB,假设按1:1同站点升级方案,20dB增益可以大幅改善室内、地下室等场景的深度覆盖需求;NB-IoT每扇区可以提供10万个联接,目前全球约有500万个物理站点,假设全部部署NB-IoT、每站点三个扇区,那么可接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将高达1.5万亿个;NB-IoT功耗仅为GSM的1/10,终端模组使用AA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年;大规模量产后,芯片成本仅需1-2美元,模组成本仅需5美元。

  由于NB-IoT是LTE中的一项技术,运营商实现全网覆盖的成本很低,基本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工程周期相应也较短。此外,相对于采用非授权频谱的LoRa等物联网技术,NB-IoT还具有基于现网的升级、运营商级别的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全球漫游等优势。

  华为引领NB-IoT发展进程

  在NB-IoT的发展进程中,华为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积极推进NB-IoT的国际标准制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芯片、通信设备、产业生态建设,并为如何迈向物联网提供方法论指引。

  NB-IoT标准化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华为与沃达丰于2014年5月共同提出的NB-M2M,随后高通、爱立信等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加入到这一方向的标准化研究中。为了促进标准的统一有利于产业发展,最终3GPP在2015年9月的RAN全会达成一致,确立NB-IoT为窄带蜂窝物联网的唯一标准,并立项为Work Item开始协议撰写。

  今年6月16日,NB-IoT技术协议获得3GPP通过,目前已经冻结并可在全球部署。在标准制定中,华为贡献提案1008项,184项获得通过,占全部447项已通过提案的41%,位居全球第一,展现了强大的标准领导能力。

  华为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能提供从芯片、接入网络设备到物联网云平台端到端NB-IoT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是在决定商用进程的芯片领域,华为于今年9月推出了业界首款基于3GPP标准的NB-IoT商用芯片Boudica,12月开始小规模上市。该芯片采用高度集成和超低功耗的SoC架构设计,并可通过内置安装轻量化的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为给开发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开发通道。

  蒋旺成认为,华为NB-IoT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本身进度和平台,且全面支持独立(Standalone)、带外(Guard band)、带内(In-band)三种部署场景——这意味着在任何的频段理论上都可以进行部署。

  “为了确保质量,我们也有意进行控制。目前已经部署了一些中等规模的试验网,有1000-2000的终端,以验证质量和网络性能,预计明年1月份就能商用。不仅芯片上早一些,华为在系统上也领先行业至少半年,包括基站系统和核心网。”他告诉笔者。

  华为的云化IoT联接管理平台能够汇聚不同行业的应用并进行统一管理,而要实现这一点相当不易:“这里面华为有自己的规范,能力上远远超出通用的需求,因为我们本身做得比较专业,懂无线、懂网络。”

  为加快行业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华为也已推出了具备诸多特性的eLTE-IoT解决方案。该方案以领先的NB-IoT标准服务行业用户,实现先进技术与企业应用的结合;结合行业客户的特点,提供基于授权频谱的NB-IoT和开放ISM频谱的eLTE-IoT解决方案;端到端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支持客户化加密算法定制,保障物联网安全;业物联解决方案与LTE宽带接入统一平台,例如700M NB-IoT可与700M LTE共站部署,形成面向行业的宽窄一体无线物联解决方案;开放芯片模组“被集成”,标准应用平台接口,满足行业多样化定制需求。

  在前不久的2016年(第七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提出,“NB-IoT是实现5G万物互联的必由之路,也是5G运营能力最好的试金石”。通过NB-IoT的业务试水,运营商可以利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改造现有运营系统,实现运营系统的开放、敏捷和自动化,逐步构建起面向物的运营能力,以支撑5G时代多样的业务和海量的联接,并积累物联网的运营经验和能力。他还在发言中第一次提出了物的体验五维标准,即可靠性(Availability)、带宽(Bandwidth)、覆盖(Coverage)、时延敏感性(Delay Sensitivity)及能效(Energy Efficiency),并发布了业界首个面向物的网络规划方法论——Things Coverage白皮书。

  催动生态系统快速成熟

  物联网是一个长尾市场,足够细分而参与者广泛,涉及芯片、终端、网络、平台、应用等多个领域,因此NB-IoT的成功离不开一个足够开放和成熟的生态系统的支撑。

  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6)前夕,全球首届NB-IoT产业全球峰会在巴塞罗那举行,GSMA联合华为、沃达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共同发起成立了NB-IoT Forum。该联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30多家会员,且均为业内重量级公司,涵盖了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领先运营商、芯片厂商、设备供应商,共同推进NB-IoT技术发展和应用拓展。

  同时,华为自身也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基于领先ICT技术实力与行业合作经验全方位开放能力,携手各方共建NB-IoT产业生态圈,推动行业创新和商用进程。例如其在垂直行业方面主导了eLTE产业联盟的成立,现有88个产业伙伴,协同推进NB-IoT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以云化IoT联接管理平台为核心组建OceanConnect开放生态,聚集了80多家重量级伙伴企业,通过丰富的API和系列化Agent保障网络联接、简化终端接入、加速应用上线,实现与上下游伙伴产品的无缝联接。

  “开放实验室(Open Lab)华为物联网生态建设的锚点。”蒋旺成介绍说,Open Lab目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促进产业生态链的健康发展,和合作伙伴进行集成验证、联合创新,实现产业链价值聚合。今年以来,华为在全球范围开设了8个Open Lab,其中与沃达丰合作的面向欧洲,在上研所的面向中国。

  为支持开发者,华为也推行了不少举措,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首先,我们向开发者提供远程开发调试工具SoftRadio,这个软件通过互联网联接到Open Lab中,就可以进行系统程序的开发和调试,这样更方便开发;第二,我们成立了开发者社区,基本每个月都会在一个城市举办巡回沙龙,和开发者一起做交流和分享,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6)上颁发了20个奖项,接下来我们将把社区延伸到海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