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剖析《中国制造2025》:你为什么该关心这件事?(下)

2017-07-28 12:04 eettaiwan

导读:事实证明,将工业4.0与生产力链接在一起的关键是“人”,这种新科技的应用需要人们的知识以及意愿;而如果缺乏人才,以及不愿意透过链接网络分享敏感数据,就可能会是《中国制造2025》的弱点所在。

  事实证明,将工业4.0与生产力链接在一起的关键是“人”,这种新科技的应用需要人们的知识以及意愿;而如果缺乏人才,以及不愿意透过链接网络分享敏感数据,就可能会是《中国制造2025》的弱点所在。

  《中国制造2025》可能遭遇的瓶颈

  跨国管理顾问机构Accenture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探讨了中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高度期望;根据该机构统计,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制造业,对该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贡献度将近五成。

  不过Accenture报告指出,过度生产、资源分配不均、工资上扬以及环境的破坏,也为中国带来隐忧,因此《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试图利用物联网(IoT)技术为以上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举措;然而该机构表示,中国制造业者在采用物联网技术方面仍面临几个挑战:

  首先,中国制造业者缺乏能同时传递外部与跨组织信息、数据所需的整合型通讯系统与平台;

  其次,中国制造业者通常缺乏在联机网络上传送敏感数据或数据的自信──根据一项Accenture的研究,中国是该机构所调查的20个国家中,每百万人口中安全性服务器(secured servers)数量最少的。

  第三,中国业者缺乏物联网相关人才;与其他Accenture调查的国家相较,中国的科学与工程专业科系毕业生人数不足。要克服这些挑战,需要企业与国家政策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投资与合作。

  根据产业顾问机构Accenture 的研究,制造业能从物联网获得最大利益(来源:Accenture)

  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将重新洗牌

  很多产业观察家都同意,目前中国厂商仍是以“工业2.0”(Industry 2.0)的模式运作;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的资深院士Dieter Ernst表示,所谓的“工业2.0”就是以人工组装生产线为主,而他认为中国过渡到“工业3.0”(Industry 3.0)的速度稍嫌缓慢,即采用更多工业自动化、电子与IT生产解决方案。

  根据统计,目前只有近六成的中国制造业者采用工业自动化软件,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而中国中小企业(SME)的互联网采用率仅为25%。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也是众所周知,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s)的统计,目前中国每万名劳工仅使用49部工业机器人,而该数字在韩国为531、德国为301,瑞典为212,丹麦为188,全球平均值则为69。

  世界各国每万名劳工的机器人使用数量(来源: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s)

  不过根据西门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Siemens PLM Software)执行总裁Chuck Grindstaff观察:“在几年前德国开始推动工业4.0时,中国的客户仍总是告诉我们“别人买了什么就给我们什么”;但是现在,中国业者开始会与我们沟通他们的想法并寻求协助,这是很大的转变。”

  产业顾问机构Deloitte在2016年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报告中预测,中国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国家”的宝座;该报告指出,美国将会在2020年内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国家,同时德国则稳居第三。

  对某些人来说,这样的预测令人惊讶;而Deloitte报告是根据对全球500位制造业高层主管的调查结果所做成,请他们对40个国家在今日与五年内的整体制造业竞争力评分;他们的回答会与Deloitte Global及美国克莱门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的专家所给的评分综合。根据该报告,全球制造业的执行官们发现,已开发国家会在未来更倾向于转移至更高价值、更先进的制造技术。

  Deloitte表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有“回到过去”的趋势,在20世纪曾经是制造业大国的美国、德国、日本与英国,因为持续投资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现在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已开始逐渐回升。

  哪些国家具备支持物联网成长所需的技术性与制度化基础?(来源:Accenture and Frontier Economics)

  值得注意的是,Deloitte的调查也发现,负责制造业营运的主管们已经了解到一个链接人、资源与组织的生态系统之重要性,如此才能:“有效率地将新的想法转化成商业产品与服务;”Deloitte Services LP的制造业研究部门主管Michelle Drew Rodriguez接受EE Times采访时表示,十年前很多公司仍会寻求海外的低成本劳动力,但现在制造业主管们开始认为,将产品设计与生产脱钩是一种劣势。

  Rodriguez指出,如果将产品设计与生产脱钩:将会失去从设计、生产到供应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业者想要让产品研发更接近生产线与供应链,如此才能实现例如快速制作产品原型等步骤。

  中国互联网业者扮演要角

  产业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在支持物联网成长之技术性与制度性基础方面的表现较弱,并指出中国缺乏在链接的网络上传送敏感数据与数据的开放性。但尽管如此,中国仍对于推动「互联网+」(Internet Plus)计划信心十足──这是另一个与《中国制造2025》分开但密切相关的移动计划,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提出。

  东西中心的Ernst认为,中国政府能利用包括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与腾讯(Tencent)三大互联网重量级厂商与旗下业者(简称BATs)的强大能力,创造一波企业互联网渗透率成长热潮;而且不同于《中国制造2025》是政府部门所规划的策略,「互联网+」的种子已经借助BATs广泛传播,而且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让当地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移动装置用户。

  Ernst表示,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并没有明确的移动内容,但其指导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25项支持性措施,包括策略环境、新一代的信息基础建设开发(加速新硬件工程研发──包括芯片、高阶服务器,以及大数据、云端运算应用程序)。

  《中国制造2025》旨在提升各个领域产品的自制率(来源:EE Times)

  此外还有公众资源共享(强化公众服务以及展开让大众取得政府资料的试验计划,并鼓励中小企业连结在线政府创新平台)、企业营运支持(增加对云端服务、创新性信贷产品与服务、试验性股权群众募资等的政府采购),以及安全法规的订定(改善风险评估、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公平交易等)。显然,中国互联网业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Ernst认为,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互联网+」计划,产生的经济冲击将会非常巨大。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开展,产业界的赢家与输家将会陆续浮现;Ernst指出,或许互联网服务业者例如Google与Facebook等,将会发现有必要与中国政府“建立友好关系”,或是强化自身与中国互联网业者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