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数字化导致产业转换,运营商如何向价值链“上游”拓展?

2018-02-07 16:40 通信世界全媒体

导读:数字化带来了高效和高质量,但数字化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对工作岗位的威胁方面,越来越多的讨论开始见诸于媒体。

  数字化带来了高效和高质量,但数字化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对工作岗位的威胁方面,越来越多的讨论开始见诸于媒体。

  西门子人事部总监Janina Kugel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曾经表示:“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恐慌,从来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言未来”。她认为:劳动力市场会为不同人群带来不同的职业机会,无论是软件工程师还是机械师,电子工程师还是机电工程师。工作机会不会被数字化“吞噬掉”,但是工作内容本身会发生改变。Kugel同时认为这样的改变会是在相对长的一个周期内发生。

  数字化发展 带来失业威胁

  但实际情况的发生与我们的预想总是有些差距。世界银行的“2016世界发展报告”指出“挖空”中产力量成为全球性趋势。伴随科技日益简化日常性的工作,中等技能的职业比如办公室职员和机器操作员将会减少,同时高技能和低技能的人员将会增多。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印度69%的工作受到数字化、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的威胁。与此报告相对应的是2017年印度软件行业开始出现裁员潮。据外媒Quartz报道,2017年印度1600亿美元的IT产业裁员规模超过5.6万人。与此同时,IT人才的招聘也出现了冻结、锐减的情况。

  无怪乎前Infosys CEO Vishal Sikka表示:“如果我们无动于衷,那我们的工作毫无疑问会被人工智能消灭掉。在未来10年,甚至不到10年,有60%~7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除非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之前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工作更替并不鲜见,但基本都是出现在服务业对工农业的更替之上。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取代不相同,不仅是传统司机这种具备特殊技能、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工作要求的岗位面临挑战,就是医生、律师这些看起来充满经验主义的岗位也不能够幸免。

  IT产业发展中的人力或者说IT产业中一些环节的人力受到了数字化发展的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我们身边正在消失工作岗位。作为IT企业,应该如何认识这种趋势,并从趋势中找出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软件开发项目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来对这一趋势取得更深入的理解。

blob.png

  图 软件开发项目价值链的“微笑曲线”

  从“微笑 曲线 ”解锁趋势发展

  图中的“微笑曲线”价值链覆盖开发软件项目的6个主要环节,其本质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从“微笑曲线”中可以看到,在一个IT项目,或者更具体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编程、单体测试(单元测试)这样一些工作是属于技术与管理密集度最低的,最容易被标准化的,也是最容易被取代的。相对的,这样一些类型的工作附加值也比较低。

  当项目工作逐步延伸至价值链曲线的两端时,项目价值不断升高,相应的项目难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与此同时,因为类似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运行维护这些复杂程度更高的环节,需要与业务部门进行更多的基于业务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其标准化程度比较低,被取代的难度也会更大。

  更详细地说,软件开发的价值链分布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与单体测试-集成与测试-运行维护。在一个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中,软件发包者对软件应用的主要核心业务——客户需求分析和软件架构,一般不进行外包,而是将其作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进行管理。而开展最为底层的编码工作以及相应的测试和维护服务的接包方则因为无法知晓软件应用的详细信息——包括客户信息需求分析架构思路等,导致无法掌握软件开发的精髓和实质。一旦出现新的更低成本或者更为高效的手段(例如人工智能),或者IT公司期望信息化手段来改变组织架构,缩小规模提升业务灵活性,这些较为边缘的工作及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就有可能被牺牲掉。

  印度之前所采用的类似提升软件工程化、标准化水平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价值链上端的发达国家IT企业,他们以超强研发投入在软件平台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垄断地位,进而控制着软件核心技术标准。这些企业通过专利授权、捆绑销售等方式进而影响应用软件市场,最终形成软件霸权。知识的垄断带动了全球软件技术人才和相应的产业利润朝向这些国家流向。这形成了对美国越来越有利的正反馈效应。

  对信息产业中的运营商而言,这样的认识非常重要。因为缺乏对信息行业价值链的透彻理解,很多服务运营型企业会忽略掉曲线最顶端的需求分析、运营维护的价值,而没有系统化地将这些知识留存下来形成未来循序渐进发展的阶梯。这导致本来外包的只是编码实现、测试这些标准化的工作,因为没有知识产权观念、无形资产价值意识和相应配套的软件工程管理办法和知识管理体系,外包的范围变得非常宽泛。软件发包者对软件应用的主要核心业务——客户需求分析和软件架构也变成了外包的内容。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知识转移”的设计和实现,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沉淀和积累项目的最终知识。

  人工智能导致结构性失业

  从目前IT领域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有可能导致的是结构性失业。这是指在这些行业面临结构性的挑战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被历史发展替代的程度。因此在这过程中尽快找到行业中核心的部分,形成能力,就能够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效用的同时体现出人的价值。

  可以举一个翻译的例子来进行类比:传统的翻译行业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目前谷歌翻译的水准已经接近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人类的翻译水平。但要想有一个有意境的翻译,各种跨文化领域的交融和信息处理谷歌翻译目前是做不到的。例如看到“文艺复兴”这个词汇,在人脑中呈现的是一个艺术上开始向人文主义转向,思想上开始重视“人”的力量和作用,有大量的文艺复兴期间的艺术品带来的艺术感受支撑的情景,这在非人的智能下并不容易呈现的所谓的“画面感”。也就是说在翻译“信、达、雅”这样的境界中,要想做到“达”和“雅”就需要有历史、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领域知识的长期积累,或者在当地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的长期浸淫。我们不能说人工智能就无法到达这样的境界,但至少在这些创造性的活动中人依然能够贡献出重要的价值。

  回到软件开发领域来看,尽管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但在需求分析这样的阶段是需要有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迅速从无数的影响因素中找寻到关键影响因素,有时甚至是凭借一些蛛丝马迹带来的直觉。而且需求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客户条件和项目中个体的心理状况、认知程度之下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这并不仅是一个模型构建这么简单的问题。

  运营商如何力争 价值链 “上游”

  总体说来,信息行业中的运营商属于一种处于价值链中游的信息化企业。也就是说它们在规则制定者基础之上,以技术、产品和方案集成为主要经营内容,同时也参与上游产业的规则制订。虽然运营商不具备控制行业标准的能力,但它们也会通过市场势力和运营经验参与标准的制订,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对标准具备较大的影响力。

  对运营商而言,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规模是企业实力的决定因素,所以它们通常会将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规模作为关注的重点。

  而如果要达到前文所分析的目标,想要向价值链的上游拓展,运营商就需要以标准竞争为主,以创新驱动作为重要的推动力,围绕控制标准和改变现有的标准而进行动态竞争。通过不断降低市场进入时间形成事实上的标准和规则,并通过积极的创新使得游戏规则维持在自己的手中。

  运营商在IT化过程中不断的“软化”,不断将重点资源部署到软件核心能力的培育上。透过“微笑曲线”,或许运营商能够更为清晰意识到在这个游戏领域内应该如何更加合理进行资源投入。哪些“知识”在类似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IT技术之前一夜间可以变得一钱不值,又有哪些“知识”能够让运营商取得更为主动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