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郭台铭5年投入21亿布局AI 鸿海深耕工业物联网

2018-02-17 09:08 通信信息报

导读:以手机代工制造起家的鸿海集团正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鸿海集团日前宣布,未来5年将加大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投资,预计投入100亿新台币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从制造加工业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大力发展机器人代工、投资互联网造车企业小鹏汽车、斥巨资布局人工智能(AI)、开启A股IPO征程……一直在转型道路上上下求索的鸿海频频落子,正勾勒一个新的工业互联网宏图。近日,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在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宣布,未来5年预计将投入1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43亿元)布局人工智能,全力推动集团从制造加工业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同时,作为鸿海转型的重要一步,旗下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正式开启了在A股的IPO进程,募集资金用途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等。在人口红利消失,手机行业触及天花板的当下,郭台铭加快扭转鸿海的航向,摆脱代工模式的步伐异常坚定。

  全面加码AI

  以手机代工制造起家的鸿海集团正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鸿海集团日前宣布,未来5年将加大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投资,预计投入100亿新台币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从制造加工业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为了加强人才创新能力,鸿海还宣布将成立名为“AI应用实验室”的人工智能(AI)研发中心。同时,在中国深圳、台北、美国成立机器人研究院,规划建立20万台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并发展智能模具,投入智能控制器、多轴机器人、机器人视觉、特殊智能组装机器人、系统整合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领域。此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知名专家、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将联合鸿海推出一个名为Landing.ai的项目,推动后者用AI应用加速改造工业互联网的AI基因。

  富士康集团作为鸿海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经营主体,承载着鸿海的转型重任。据悉,富士康将旗下包括苹果手机产业链等公司打包纳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FII),计划在中国大陆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全面聚焦云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AI制造、5G等下一代业务。2月9日,证监会官网预先披露了其IPO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发行前持股比例为41.14%)。中坚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由富士康间接持有100%股份。

  工业互联网之路能否摆脱代工焦虑?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曾靠为苹果公司等高科技代工的赚得盆满钵满的鸿海转盈为亏:2008年富士康国际(富士康旗下上市公司)首次出现半年报亏损、2010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自那时开始,焦虑似乎始终伴随着郭台铭和他的代工帝国。开办电商平台、投资光伏产业、收购夏普……近年来,为了撕下身上“代工厂”的标签,郭台铭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推动鸿海跨界进入多个领域,但成效并未立竿见影。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长。同时,鸿海赖以生存的智能手机行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后发展开始显现增长乏力的迹象。据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9%,创下智能手机史上最大一次下滑记录。而富士康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也出现销量疲软现象。据苹果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公司共售出7731.6万部iPhone,同比下滑1%。十周年旗舰机iPhoneX需求疲软,苹果公司甚至削减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产量。而鸿海精密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10亿元新台币(约合6.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不及市场预期,创下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跌幅。

  面对正在萎缩的智能手机市场,富士康必须尽快寻求代工之外的新增长点。郭台铭表示,鸿海将透过AI的工具性,打造由“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构筑而成的工业互联网AI应用生态系,在所有生产基地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摆脱传统代工业的形象。相比此前的多次转型尝试,此番郭台铭押注工业互联网领域,胜算显得更大。

  从自身实力看,鸿海从实体制造起家,具备领先全球40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具备优势。郭台铭表示,集团目前已有6座关灯工厂,产生很多数据,让机器与机器间做深度学习。他强调,“鸿海以目前拥有的数据、结构、程式及分析,已是离大数据、人工智能非常近的制造业”。鸿海在高雄、深圳、美国威斯康辛、日本大阪等地建立了高速运算(HPC)云端中心,收集工厂的生产线数据,借此智能制造链接,未来鸿海将具备全世界最大的工业互联网。

  从发展前景看,由智能手机等硬件制造商转型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型公司,将为富士康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预估,物联网世代的经济价值至2025年将高达11兆美元,其中以制造业达3.7兆美元最高,主要通过节能、提升生产效率、更佳的设备维护达成,预期到2025年全球大数据流量可成长10倍。

  由硬及软布局三大新动能

  如今,鸿海集团多方出击,为未来的大棋局埋下诸多伏笔。例如,在面板领域,鸿海于2016年获得夏普66%的股权,在8K、OLED等领域获得先机;在新能源领域,富士康投资了中国互联网造车企业小鹏汽车,双方可能在造车上有进一步合作;在数字货币领域,郭台铭参投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商业银行;此外,鸿海集团已确定拿下5G实验频谱,打算抢攻2020年的商机。

  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外界都认为鸿海是代工厂,把公司跟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鸿海将从硬件转型成软件公司。”未来,鸿海集团首波布局将着重在三个网,第一个网是智能制造,也就是工业互联网,其次是健康互联网,再来是信息数据安全网。

  不过,转型之路前途漫漫。目前,代工制造仍是富士康营收的主要来源,而工业互联网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根据FII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公司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34亿、6.51亿和9.6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34%、0.24%和0.27%。这甚至引发中国证监会的质疑。对苹果的深度依赖、负债率高企、自有品牌缺失等都是富士康转型道路上面临的问题。郭台铭是用“工业互联网”为IPO和代工制造增加门面,还是撬动工业互联网金矿,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