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未来交通将更智能 无人驾驶AI地图是重要发展

2018-02-07 16:22 物联中国

导读:眼不用紧盯前方、手不需紧握方向盘、脚不必踩着油门刹车,车辆行驶过程中,司机完全可以做个“甩手掌柜”……这样的“美事”正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加速到来。

  从无人驾驶到网络约车,从路径规划到交通管理,改变无处不在。

  眼不用紧盯前方、手不需紧握方向盘、脚不必踩着油门刹车,车辆行驶过程中,司机完全可以做个“甩手掌柜”……这样的“美事”正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加速到来。

  “目前,我们的智能汽车已经能在低速拥堵、高速公路等特殊路段实现自动驾驶,明年可以实现量产。7—10年之后,能适用于至少80%—90%的路况。”奇点汽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海寅表示,无人驾驶说白了就是让汽车自身拥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自主实现车辆控制的技术,而这背后最关键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教”搭载了各种类型传感器的车辆学会驾驶。

  从无人驾驶到网络约车,从路径规划到交通管理,人工智能对于交通出行的巨大改变如今可谓无处不在。

  “打开APP叫车,系统一上来就能根据用户的历史记录预测出目的地,还能弹出推荐上车地点。”滴滴出行首席技术官张博拿出手机告诉记者,以前乘客上车前,一般要和网约车司机打两通电话才能确定上车位置,而人工智能则能记录历史上车地点、追踪行走轨迹,根据经验提早确定上车地点。目前,滴滴在400多个城市挖掘了3000万个这样的地点。

  滴滴平台的技术核心之一——智能派单,也正迎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显著改变。几年前乘客通过滴滴约车时,系统派单主要是考虑位置,但位置最近不等于接驾时间最短,于是此后的派单又加入了路径规划、预估到达时间、车主服务分等因素,多维度计算乘客和车主的匹配度。到如今,滴滴派单又更加智能了:综合考虑平台供需和道路实际情况,将订单和车辆每2秒钟进行一次撮合,进行全局最优的匹配。

  “人工智能让路径规划实现了从基于规则到基于数据的转变。”高德地图副总裁、首席人力官董振宁告诉记者,路径规划中最难的是道路权重的计算,2013年以前,他们主要是根据道路距离等物理条件进行判断,而在引入人工智能之后,便可以通过对用户轨迹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不断迭代,从而让路径规划更高效、时间预测也更精准。利用同样原理,高德对预计到达时间的预测准确率近年来也大为提高,已经达到80%—90%。

  与此同时,高德、滴滴等企业也积极与武汉、济南、杭州等地合作,对城市部分路段的信号灯进行优化。以前,这些路口的红绿灯间隔一般为固定时长,而通过人工智能对交通拥有实时感知能力之后,间隔时间可以动态调整,使得上游车队往下游走的时候,到了路口正好绿灯开始放行。以滴滴为例,截至2017年12月10日,已经在全国优化了超过800个信号灯,使得高峰期通行时间较之前节省了10%—20%。

  出行更绿色,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水平大为提升

  “拥堵是什么?就是道路资源利用的不平衡。解决拥堵,光靠人的经验,光靠多修路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调度,实现人、车、路的协同,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董振宁说。

  人工智能,让出行更加高效,也使其更加轻松、更加绿色。

  “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将能降低人的疲劳度,改善驾驶体验,又能提高安全性。”沈海寅说。有专家表示,人驾驶汽车,从看到紧急情况踩下刹车到让刹车发挥作用总共需要1.2秒,而无人车的整个反应过程只需要0.1秒到0.6秒,紧急制动更快速,驾驶也更安全。

  “当共享出行网络足够发达之后,完全可以用更少的车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大大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张博表示,滴滴最大的财富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希望把实时交通信息整合在一块,通过庞大复杂的算法和计算平台做实时的、智能的决策。”

  “先进的传感技术、定位和地理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在交通上的深度应用,计算机存储、处理等能力的飞速提升,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条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斌归纳道,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交通数据量呈指数级爆发式增长,为基于交通大数据的深度机器学习应用提供了可能,俗称“交通大脑”,实现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是针对交通流、客流、货流以及客货运力等的智能管理、组织、调度和控制等系统,最大限度便捷出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三是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系统,它将突破人类的感知和反应能力的局限性,大幅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