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机器人作品的知识产权该如何界定?

2018-05-29 16:58 中国智能制造网

导读: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可以自如的进行创作。与此同时,有关机器人作品知识产权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到底该如何界定机器人作品的知识产权呢?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可以自如的进行创作。与此同时,有关机器人作品知识产权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到底该如何界定机器人作品的知识产权呢?

  当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军事领域、“AlphaGo”大败柯洁的事例引起众人瞩目等场景出现时,我们无可逃避,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

  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进程中,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优质的用户体验。在产品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人们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服务之时,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许多较为繁重、危险的工作如今都可以由机器人代替,而最有可能被机器人代替的不是耗费体力劳动的工作,而是耗费脑力劳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创作型智能机器人的出现。

  多才多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以往人们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中,机器人可能更多的应用于搬运、智能学习等细分领域。如今,机器人不仅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在脑力劳动上也不甘示弱,机器人进行创作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了。

  举例而言,2017年,在湛卢文化和微软的合作推动下,微软小冰首次出版作品《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创作的作品,并且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销售一空,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小冰通过对中国近代519名诗人的几千首诗进行了上万次的迭代学习,获得了现代诗的创作能力,并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而,智能机器人的实力还不止于此。

  5月16日,微软小冰在其微博宣布“演唱深度学习模型完成第四次重大升级”,人工智能“开始接近人类歌手水平”,并发布了“新模型生成的最新单曲《我知我新》”。继下棋、写作之后,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开始接近于人类歌手的水平。智能机器人再次显露出自己的优势。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随着智能机器人创作的出现,知识产权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知识产权,也可称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那么,怎样的情况可是被视为是拥有了知识产权呢?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新时代人类智力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影响最为显著。

  在对著作权的保护上,人工智能提出了新的议题,加速了现有法律的完善进度。例如:一个作家写作一本诗集或者小说,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通过出版社进行出版刊行,那么,这部作品的版权属于这个作家就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部作品享受法律的保护。那么,如果这部作品是智能机器人完成的,结果又会如何呢?这部作品能不能成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呢?如果进行保护,作者是机器人还是公众呢?对于歌曲也一样,这首歌的版权是属于机器人还是属于公众呢?

  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创作出作品,但又不能取得著作权,这就很可能导致大量“无主作品”的存在。这必然不利于作品创作和著作权市场的稳定。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将著作权赋予机器的制造者、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控制者,这样就可以将该难题转化到我国已经成熟的著作权主体为法人的制度上,并不需要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做出重大的调整。

  完善机器人作品知识产权的措施

  在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地表达自我时,很多相关的问题也出现在人们面前。解决这些问题是机器人智能化应用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对智能创作进行知识产权等相关保护,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防止行业无序竞争,规范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和实施相关政策,规范和引导相关创作型机器人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可以依照。

  第二、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吸取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和教训,主动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更好的融入全球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第三、将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到法律层面上,通过积极推进立法给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保护和规范。让创新和自由创作之花盛放。

  在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创作型机器人发展迅速。在鼓励创新和进步的新时代,机器人所能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智能化,机器人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悦人耳目。在机器人进行创作和发表作品的路上,还需要明确的路标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