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破除计算中心化,UCloud的游戏新规则

2021-01-22 17:17 雷锋网

导读:云厂商推进边缘计算,已成“有趣共识”

本文作者:王刚

边缘计算的概念自2017年起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裹挟着技术人和投资人追捧,还曾一度引发股市热炒和疯狂套现,渐渐形成与云计算分庭抗礼的格局,此后国内一大批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破土而出。

不过,受益于5G、AI、IoT的发展,边缘计算才算有了自己的着陆点。

由于众多权威报告预测未来50%以上的数据将在边缘侧得到处理,因此头部的云厂商势必不会放弃这个市场,AWS、微软云、谷歌云、阿里云、腾讯云纷纷强化押注,公有云第一股的UCloud也成为边缘计算的拥趸者,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布局受到业界关注。

就在近日,UCloud正式宣布边缘计算产品线焕新,将其更名为UEC(UCloud Edge Computing)——这是一个基于自建CDN节点及5G MEC节点资源搭建的分布式边缘计算平台。此前UCloud边缘计算品牌为UEDN,如今更名为UEC,意在将算力做更多下沉,以适应云边协同等趋势。目前,UCloud的全栈边缘计算产品包括:虚拟机、安全容器和裸金属。

契机之下,雷锋网对话了UCloud高级产品负责人曾凯源,听他阐述UCloud的边缘计算布局、战略打法、做与不做。曾凯源拥有十余年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研发经验,现主要负责UCloud边缘计算、CDN、视频(含直播)、存储的研发管理和运营工作。

边缘计算风起,5G打底,IoT倒逼

边缘计算的兴起,与两个维度密不可分:5G、数字化进程。

曾凯源眼里,这二者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其他角色对边缘计算有着“苛求”,比如电信运营商、资本和技术人。

第一个维度之下,5G落地(5G基站覆盖、5G设备普及),谁都想做下一个行业的巨头,这也促使了云计算厂商的思考与布局:5G之下,云可以提供的算力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什么样子的?用户新业务的后台架构如何设计?用户与设备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行业发展会遇到什么技术瓶颈?

于是,边缘计算一下成为了“有趣的共识”:将计算、存储、带宽资源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无论从体验上、经济上还是设计的合理性上,都和5G的整个特点是非常契合的。比如AWS在2016年就启动了边缘计算项目Greengrass。

另一个维度,就是数字化进程。工业、农业、服务业走向智慧化,疫情又给了助推,国内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加速的状态。首先催生的是物联网,5G比4G进一大步,解决了大规模设备接入可能性问题,但是物联网时代的设备是几百亿级别,如何方便地接入、部署、管理、安全防护,通信网如何构建,以及设备的能源供给(算力、带宽和存储等),皆是难题。

面对这样巨大的业务系统,边缘计算由此展开。

由此,我们势必关注起边缘计算的生态链条,各厂商也需要明白自己的角色。目前,整个边缘计算的生态链比较长,但基本可以划分为:底层链条、基建者、云资源厂商、专业设备厂商。

底层链条就是提供复杂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边缘服务器的公司;电信运营商是5G和边缘计算的网络建设承担者,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云资源厂商就是提供互联网“水”和“电”类基础设施的云计算资源型公司,比如阿里云、腾讯云、UCloud、华为云等;专业设备厂商就是硬件提供者,比如小米、海康威视等。

业界主要认为,边缘计算作为5G应用的一个核心能力,未来主要应用在垂直行业,但是这并非是一家独大。电信运营商有先天的网络连接优势,在面对垂直行业时不免捉襟见肘,整个生态链的打通与合作成为了关键,“底层+连接+平台+应用”成为基本面貌。

战略设计,业务聚焦,场景为上

以中立公有云著称的UCloud如何看待边缘计算业务,外界还得从其公司级的战略打法中找答案。实际上,无论是2020年1月下旬登陆科创板还是在此之前,UCloud坚持的战略始终是“CBA”,即Cloud(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AI(人工智能)。

从公有云起家的UCloud,已经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如今将公有云在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容器等能力下沉,成为了其拓展边缘计算的底气。曾凯源表示,边缘计算含在Cloud战略中,提供的是基础计算能力。随着现在很多大数据和AI的业务难点也需要到边缘去解决,所以边缘计算能够帮助AI和大数据更好地落地。

“接下来可能一到三年内,我们首先通过做Cloud来定位边缘产品组,UCloud已有的技术、研发能力,未来在UEC产品上也会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

具体细分下来看,面向AI场景,UCloud进一步支持GPU/ARM等架构下的边缘计算能力;面向IoT场景,做到分布式网关的建设、数据的分层处理和存储、数据同步等;面对一些定制化场景,可提供支持定制化私有协议的分发网络及计算资源——整体来看,这就是目前UCloud边缘计算的提供的服务。

定制化场景上,UCloud边缘计算主要“分兵四路”:互动直播、在线教育、云游戏、人工智能。

重点谈一谈互动直播。2016年,直播风起,千播大战,热钱涌入,彼时技术瓶颈很快凸显。映客、花椒、虎牙、斗鱼皆受困于流量激增之痛,播放时延、流畅度、稳定性是评判各大平台良莠的标尺,映客成为了UCloud边缘计算方案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DN解决方案如今是UCloud边缘计算的重要节点,当时映客就是采用了UCloud的CDN服务,双方结下“早期的缘分”,映客得以把直播流处理部署在离用户距离近的边缘节点上,确保直播客户端网络质量和跨网互联互通,同时在流量暴涨时缓解中心资源和单点资源的压力。

曾凯源补充谈及了在线教育场景下的“定制输送”。

“教育场景的中大型客户,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当想做一些更靠近用户端的业务时,单一解决方案的公司就无法满足需求:比如视频直播,买CDN的方案就行,但是其他业务逻辑做不了。”

雷锋网注意到,教育的场景时常有大带宽和长链路传输、高并发的特点,教学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要求极高,保证极低延时的稳定链路是业务正常化的重要前提。目前UCloud的UEC可以提供虚拟机或者提供Docker化的解决方案,供客户结合业务找定制方式。

“他们希望做出定制,然后再通过定制产生的技术上的领先性,来确保产品上的领先性。”

实际上,对技术领先性的追求,还体现在2016年的一次“抢跑”当中。当时UCloud和猿题库的某次技术讨论就提出:UCloud有这么多的CDN机房资源,有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方式去服务客户的业务?

那时候的痛点在于:CDN支持用户标准协议,但是用户有很多定制化需求需要被承接,但“不方便”把代码给到技术服务方。在此契机之下,经过1年努力,UCloud在2017年成为行业内第一家提供Docker化边缘节点服务的厂商,容器产品的使用使得开发人员仅需考虑如何恰当地扩展、部署以及管理他们新开发的应用程序。

节点选择:不仅仅是CDN,算力需求是主要考虑因素

多年下来,UCloud在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上具备坚强实力和大规模公有云实践运营经验,快杰云主机从性能上、成本上、性价比上,都成为当前UCloud的“扛鼎之作”。值得一提的是,UCloud具备了服务国内头部公司的庞大CDN网络,打造了200+自建CDN节点——这成为推进边缘计算的关键筹码。

“资源上,我们从来都不缺。UCloud在全球已有31个数据中心,500+个CDN节点、29+全球云骨干专线以及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在国内拥有200+自建CDN边缘节点,覆盖移动、联通、电信等主要运营商网络,构建了一张全球实时传输网络。”

言语间,曾凯源对UCloud在公有云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信心满满。

在CDN行业经历了价格战、牌照许可的洗礼之后,边缘计算成为这个行业新的主题。网宿科技很早就开始部署社区的边缘节点,阿里云等也都把CDN当做推进云计算、边缘计算的重要底牌。

那站在云厂商的视角,边缘计算是不是就等同于CDN?这种略显“粗暴”的理解,曾凯源并不认同。

“UCloud只是把CDN当做边缘计算当中的一个部署位置,仅此而已。其背景在于,当前无论CDN机房的算力、带宽和存储的资源,还有稳定性方面,都能达到了组建一个边缘计算平台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用CDN的机房去搭建。未来MEC资源到位、基站资源到位、盒子资源到位,会引入更多的部署方式。”

话外之意是:CDN产品的带宽需求是大于算力需求的,但是类似UEC这种产品,客户的算力需求和带宽需求是比单纯的CDN场景高很多的,算力需求占据了40%左右的比重。CDN场景是基本上不太要求算力要求的,还是一个带宽管道的角色。

曾凯源觉得,芯片放在设备端显然是对算力的浪费;芯片放在云端,算力离边缘设备都很远,对网络稳定性提出了要求,并且要允许较大延时,成本非常大。中和来看,放在边缘云上是比较合理的:带宽相对便宜,离设备也够近。性价比方面,10000台设备,其实可能只需要1000台设备的芯片就能满足需求,不会造成浪费。

总体来看,5G、AI、IoT的合力之下,边缘计算的风口已毋庸置疑,中心化的计算与边缘计算将形成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之势,根本目的还是对数据进行更佳的计算和价值挖掘,而这种由云厂商推进边缘计算的“有趣共识”,也将会成为“新游戏规则”在行业一直持续下去。

本文来源: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