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日本智慧城市市场规模20年将达3000万亿

2011-10-12 11:03 中国经济网

导读:在以让城市更便捷为目标的全球“智能城市”建设大潮中,日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呢?面对潜在的超过3000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日本应该怎样制定发展策略呢?

  在以让城市更便捷为目标的全球“智能城市”建设大潮中,日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呢?面对潜在的超过3000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日本应该怎样制定发展策略呢?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全球各地有关智能城市的建设情况。

  目前,“智能城市”建设势头强劲。截至去年,在世界各地展开的各项建设计划达到100项以上,但仅2011年就有近1000项建设项目。尤其是中国,项目总数似乎约达500项。

  全球“智能城市”建设热潮始于2005~2006年间。2006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推出一项名为“马斯达尔城”的计划,该计划预计使当地的能源可再生率达到100%、二氧化碳排出量为0、废弃物排出量为0。

  荷兰在2006年提出建设“智能城市阿姆斯特丹”的构想,并于2008年正式启动该计划。中国国务院也于2006年提出建设生态城的概念,并于2008年开始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JSCA)”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约有100家公司成为智能关联机构

  不论在日本还是全球,围绕智能城市的发展都将越发活跃。其市场规模或超数千万亿日元就足以说明这一点。除去水资源,仅抓住能源关联市场就有望在20年间累积3000万亿日元的资本(如图所示)。无数企业都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美国IBM和美国通用电气等公司。重视铺建社会基础设施的日立和东芝等企业的动作也很快。目前,仅日本就有100多家的企业设立了智能关联机构。

  其涉及领域之广包括重型电机、IT、汽车、房地产、建筑、金融机关、广告、资讯等多种产业。几乎所有产业都卷入智能城市的热潮中,开始了市场规模3000万亿日元的智能城市争夺战。

  但是,智能城市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正如说到20世纪80年代的IT产业的话,雅虎、谷歌都还没有出现。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当然也不存在任何的商业规范。归根结底,智能城市到底是什么,每个国家、地区,每个政府、企业对它的定义都不同。

  虽然智能城市还没能形成一种产业,但又确实有很多成果可说。反复进行的各种试点实验正在拉近智能城市与其最大的受益者居民之间的距离。世界各地都在描绘属于自己的智能城市蓝图。

  重新认识智能城市

  日本以此次的东日本大地震为契机,开始关注智能城市。目前为止“尽是些小规模的试点实验”(美国IT业管理人员说),但此次大地震后,人们开始考虑以智能城市的概念推动城市重建。除了提高能源利用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安全、防灾等问题。宫城县的“震后重建计划”中,建设紧凑型城市的提议正是如此。

  此外,通过城市重建和产业创新相结合、以“蓄电”为中心的概念浮出水面,同时也诞生了“为普及蓄电池、形成蓄电产业而成立的议员联盟”。

  中国要在13座城市建设“生态城”的计划众所周知,但这之外的“知识城”、“低碳城”、“智慧城”等计划也在各城市展开。目前中国将近500个城市都在筹备着有关智能城市的建设计划。

  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智能城市本身的意义。最初开展这些计划的城市以建造住房、完善交通网、调节能源环境等项目推进,并尝试制造就业机会。

  电费飙升引发诉讼案

  欧洲率先提出“智能居民”的概念。用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发电、再通过地中海的电缆输送到欧洲,这一声势浩大的计划如果得不到居民的理解,一部份计划就要搁浅。如果智能城市的建设不能得到居民理解的话,那么计划将无法进行。因此欧洲便提出了要提高人们的理解度这一概念。

  美国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因过去的电网会老化,美国便开始了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的研究,但在引入这些设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由于引入智能电表导致电费飙升而引起的诉讼案众所周知(美国德克萨斯州有关智能电表的诉讼案,用电者与电力供应商之间的法律纠纷)。因此,便产生了能向政府和企业反映居民声音、居民能通过企业信息多些理解的“智能电网消费者联盟(Smart Grid Consumer Coal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