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智能穿戴成新蓝海 体育巨头为何不敌手机厂商

2018-11-02 16:46 通信信息报

导读:近几年,随着体育行业的爆发,体育智能用品也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35.7%。预计2018年将达446.0亿元。

近几年,随着体育行业的爆发,体育智能用品也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35.7%。预计2018年将达446.0亿元。

由于用户可根据智能用品提供的数据定制训练计划,另外,智能用品的听歌、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愉快的运动感受,因此,智能可穿戴用品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

传统体育企业纷纷退出智能领域

智能用品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引来了非常多的玩家涌入,尤其是一些传统体育厂商。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些企业的体育智能穿戴产品大多销量惨淡。

在这种情况下,耐克2014年关掉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同时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随后2017年11月,高端运动品牌安德玛宣布退出智能用品市场;同年年底,阿迪达斯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开发……

巨头们的退出让体育智能穿戴领域迎来“暗黑”时代,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体育智能领域是伪需求?

其实,运动品牌巨头们相继退出的背后,是品牌内因和市场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传统体育巨头缺乏电子设备研发基因。外因则是市场尚不成熟,众多玩家涌入令传统体育企业难以应对。

目前,体育智能用品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大众对体育智能用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层面。传统体育企业推出的智能跑鞋、智能体重秤等智能用品很难打开局面。

手机厂商为何能成为智能用品主流玩家?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510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手机公司苹果牢牢占据销售量第一的位置,中国手机品牌小米、华为分列第二和第四位,排名第三的则是曾经的智能穿戴霸主Fitbit。

手机厂商在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拥有极大优势,市场大部分份额被手机厂商收入囊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巨头退出体育智能用品市场也是无奈之举。

相比传统体育企业,手机厂商特有的科技基因成为其迅速崛起的法宝。靠技术“吃饭”的苹果、华为等在智能领域显然起点更高。此外,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用品上大放异彩还取决以下两点。

一是大型手机厂商有着不可小觑的用户数量。全球约26亿人正在使用智能手机,数据显示,苹果旗下的iPhone X今年第一季内出货量为1600万部,而小米推出的红米5A出货量也有540万部。得益于用户数量优势,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产品这类科技衍生品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

二是通过手机APP吸引了大批用户。手机厂商不光为用户提供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上也有相应的运动软件配合,如小米旗下的小米运动,华为旗下的华为运动健康,这两款软件与其各自推出的智能产品有着高度适配性,即智能产品产生的运动数据可与手机厂商的软件互联。软件与硬件互通的“生态化反”式结合,让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用品领域中实现了更好的应用,用户体验也得以优化。

传统体育企业能否绝地反击

手机厂商的诸多优势,成就其体育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先地位。不过在体育智能用品产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传统体育企业未必不能从以下方面绝地反击。

首先,功能上突破创新。目前市面上的体育智能用品虽然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普遍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未来,运动智能产品+健康或许是个不错的突破方向。

以运动智能服装为例,研究者提出,通过在衣服中内置智能芯片,可以用手机APP调节温度,为运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体温。智能服装除了心率测量、GPS定位、听歌等常规功能外,还有促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效果,对使用者大有裨益。

其次,增加时尚元素。很多穿戴设备缺乏时尚元素,且有些产品异常沉重。体育智能穿戴用品应做到“小而美”,以精美外观来帮助体育智能产品实现推广和普及。

最后,与智能场景相连接,提高数据准确度来加强消费者的运动体验。

总的来说,体育智能产业作为新兴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产业的产品功能都不够完善,市场也未成熟,这为觊觎体育穿戴产品的玩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