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工业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下一个“风口”?

2019-04-02 09:32 人大重阳

导读:鉴于中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推进动力,一些媒体和为数不少的学者甚至乐观地预测,工业互联网平台会继消费互联网平台之后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下一个“风口”。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交易成本思想



一些媒体曾用“当人们在为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惊叹时,另一张‘网’逐步出现在生产生活中,这张‘网’就是工业互联网”,以激发人们对工业互联网的丰富想象。

工业互联网平台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下一个风口吗

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按照一些媒体给出的定义,指的是“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以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全新生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鉴于中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推进动力,一些媒体和为数不少的学者甚至乐观地预测,工业互联网平台会继消费互联网平台之后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下一个“风口”。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真得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下一个风口吗

由于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在市场结构、风险大小等很多方面的显著差异,与消费互联网相比,相关企业缺乏加入工业互联网的激励,而平台本身又缺乏防范承担风险的能力。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工业互联网在现实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困境。

首先,哪些工业企业有激励加入工业互联网?尽管消费者偏好各不相同,但上亿消费者组成的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构成消费互联网存在的现实理由。

不同于中国市场存在的上亿消费群体构成对消费互联网的需求和支撑,生产活动中流通的要素和原材料市场通常由于自然垄断、规模经济,甚至管制需要,往往具有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市场结构。例如,当一个企业想到购买电、油和气,它似乎除了以给定的(管制)价格从已经建立的渠道采购外,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使得相关企业通过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完成相关交易变得“多此一举”。这使得互联网平台所擅长的信息不对称缓建功能的作用空间变得有限。

即使在竞争程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对于机器设备和相关配件的供应与需求的厂商数量,与消费需求的庞大数量相比,也不知少了多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行差变化营销战略的企业,它们往往需要对相关机器设备和配件进行定制,相关机器设备和配件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与处于相同产业链的上游供货方与下游客户端建立稳定和紧密的关系。这一因素也会使得数量有限的工业企业对互联网的需求,无论从急迫程度还是内在需求都少了许多。

我们由此可能会观察到以下现象:一方面是少数供应生产要素和重要原材料的垄断寡头高高在上,“不屑”加入什么工业互联网;另一方面,那些已存在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的企业通过加入工业互联网实现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程度有限,有时甚至还需要组织专门的团队去过滤信息,排除噪音,因而在加入工业互联网时表现得“不情不愿”。这样,建立工业互联网成最终为希望有所作为的政府相关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

其次,谁来承担工业互联网经营的风险?在传统销售和供货模式下上,作为“声誉的载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企业往往具有隐性保险的功能。接洽的业务人员和签订的供销合同都会为交易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而工业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上述隐性保险功能。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流通的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大宗原材料、设备和配件价值往往远远高于消费互联网流动的消费品的价值,这使得工业互联网面对难以避免的欺诈造成的损失同样要远远高于消费互联网。有时相关损失不是一个平台可以利用提供服务收取的佣金甚至广告收入就能简单承担和覆盖的。为了防范和控制上述风险,工业互联网平台势必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而这将使原本参与意愿不强的企业更加望而却步。

建立“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的初衷是为了降低生产领域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工业互联网现阶段无法有效解决“谁有激励加入”和“谁来承担经营风险”的问题。这一美好的初衷最终不得不演变为,通过工业互联网新“拓宽”的销售和供货渠道可能与之前业已建立的供货销售渠道并无二致,只不过从原来脉脉温情,为了保持业务稳定持续,供销双方彼此保持良性互动的“线下”转变为冷冰冰的“线上”。

工业互联网及其平台发展,印证了交易成本思想的预见性

工业互联网及其平台发展所遭遇的困境事实上再次印证了科斯在80多年前提出的交易成本思想的预见性。一种经济活动固然可以以价格机制这一“看不见得手”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方式组织,同样也可以以基于权威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企业”方式组织。后者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它带来了交易成本的节省,由此决定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显然,工业互联网要想成为新经济时代新的风口,只有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省大于传统形式下的交易成本才会真正兴起。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基于本文提及的两方面理由,我们看到,工业互联网未来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模式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也从新的角度表明,一些互联网业界精英曾经表示的“大数据将赋予计划经济新的生命”确实似乎有点太乐观了。其原因如同本文所指出的一样,在他们的分析中同样忽视了一个经济体系有效维持所必须解决的“哪些企业有激励加入”和“谁来承担经营风险”的问题。

众所周知,从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地位。特别是,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具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另外,中国已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拥有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按照相关媒体的报道,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会员从最开始的143家,已经达到了1027家。然而,基于本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于工业互联网是否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的观点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事实上,按照相关媒体的报道,一些业界的有识之士同样表达了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种种顾虑。例如,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先生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忽视经济效益,盲目攀比投入巨资建设‘无人工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先生则坦言,“多数企业感觉到,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

一些学者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甚至给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一些建议。例如,与其靠政府财政投入“花重金”搭建一个“看不清、摸不着”的平台,不如加速推进包括制定工业设备联机标准、推动IPV6以及切实降低网络带宽成本、对现有的产品进行3C认证等更为基础性、标准型的工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