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网络安全宣传周:价值千万的网络黑产,声纹识别或成破解利器

2019-09-23 11:21 快商通AI

导读: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黑灰产链条其实一直都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兀自蔓延。目前,线上欺诈已经形成了集用户数据获取、身份信息伪造和包装、欺诈策略制定、技术手段实施等为一体的黑色产业链,市场规模达到了千万级别。

电信诈骗有哪些套路?智能门锁为何能被轻松刷开?手机远程窃听如何做到的?这些都是人们身边的安全隐患,也是网络时代衍生出的安全问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造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害”。如何为互联网插上安全的翅膀,如何让互联网真正为了人民,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9月16日-22日,我国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黑灰产链条其实一直都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兀自蔓延。目前,线上欺诈已经形成了集用户数据获取、身份信息伪造和包装、欺诈策略制定、技术手段实施等为一体的黑色产业链,市场规模达到了千万级别。

在今年发布的《2018智能反欺诈洞察报告》中显示,2018年360手机接到的诈骗举报投诉案件中,金融诈骗损失金额占比高达35%,报案量在全部诈骗类型中占比14.9%。报告总结称,在网络普及呈现低龄化、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的日渐提升等趋势影响下,80、90一代正成为手机诈骗的重点目标;男性受害者占76.3%,明显占比高于女性,人均损失金额也比女性更高。

不仅仅是针对个人,电信网络欺诈的手段也触及到了企业端。着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互联网化和新型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欺诈手段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互联网平台受到欺诈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加。单单互联网金融机构面对的欺诈场景,就包括风控、信用卡欺诈、银行转账欺诈、洗钱、征信等等。

在与黑灰产博弈的过程中,黑白名单、规则引擎看似是对付欺诈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只要对其原理稍加了解,就会明白很多时候它们还是在做着“亡羊补牢”的工作:黑白名单仅用于检测,覆盖率和准确率有限;规则引擎则需要对欺诈行为有深入了解,且需要大量人工操作,难以跟上最新形势。

网络安全宣传周:价值千万的网络黑产,声纹识别或成破解利器

那么在这场博弈中,反欺诈该如何取胜呢?

反欺诈的工作中,识别用户真实身份是第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黑中介有多种伪造用户身份的办法,单一的身份识别手段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新的思路是结合更多的身份识别手段。而声音,作为一种标识个人身份的特征,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如,将声纹识别作为非面对面方式的身份验证渠道之一,与其他身份验证方式重叠交叉运用,可以满足远程线上开户对身份验证的高安全性规定,极大地扩展金融线上业务的范围;又或者,快商通声纹识别作为“守门员”的角色引入金融安全系统,语音确认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出说话者是否已经在系统中注册,进而判断是否与之继续进行信息交换。

声纹识别作为参考项引入现有业务流程的优势在于识别可靠且迅速、采集成本低、一键接入,可以帮助金融体系大规模提升安全性和线上客户体验。已有研究表明在某些特点的环境下声纹可以用来作为有效的证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对 2000 例与声纹相关的案件进行统计,利用声纹作为证据只有 0.31% 的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