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2019-2025年智能停车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2019-11-28 08:58 中研网

导读:智能停车系统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停车系统规模已达70多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近千亿元,用于单位、医院、学校、住宅区、场馆、景区等多场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大难题。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根据公安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35亿辆;2018年以来,全国私家车保有量月均增加161万辆。这意味着过去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1609万辆增长到2.35亿辆,平均增长率达到14.3%。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了停车需求的飙升,预计2018年停车位需求在3.0亿个左右。而相比于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我国停车位数量严重偏低,停车设施建设速度远滞后于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停车位供给缺口巨大。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差距明显。显然,停车位短缺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停车场建设还面临其他问题,包括车主和车位空缺信息不对称、取车步行距离和花费时间过长等。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城市智能停车市场项目数量为112项,同比增长93.1%,其中约40%的项目为浙江省内项目;市场规模合计6.5亿,略低于2017年上半年市场规模6.6亿。当前,智能停车的概念和解决方案正逐渐为商业停车场运营方所理解和推崇,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将扩张至千亿规模,智能停车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产业,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智能停车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想合理利用停车位,提高停车位的使用率、周转率,就得靠信息化,鼓励停车场纳入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虽然中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2017年传统停车位数量达到8000万以上,而停车位的需求数量则高达2.8亿,预测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7亿,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

未来智能停车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第一,车库设施设备的智能化,现在立体车库、自动泊车,这些是企业自主的研发推广。第二,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化,路边停车管理市场目前已经形成政府和互联网停车企业合作模式。第三,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信息系统由企业开发管理。第四,面向用户的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参与主体还不明确,未来政府和企业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城市停车智能系统的市场现状大大落后于动态交通的智能化市场发展。智能停车系统产品应运而生,在现代停车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停车系统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停车系统规模已达70多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近千亿元,用于单位、医院、学校、住宅区、场馆、景区等多场所。

中国智能停车市场前景预测

1、2019-2025年中国智能停车硬件及系统市场规模预测

2019-2025年智能停车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图表:2019-2025年中国智能停车硬件及系统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2019-2025年中国停车收费市场空间预测

以车主一年5000元的停车花费测算,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按2亿辆算,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超过万亿元。

3、2019-2025年中国智能停车市场规模预测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国内各种大型或超大型商业收费停车场(机场、体育场、展览中心)、中小型商业收费停车场(酒店、写字楼、商场、剧院配套)、小区停车场等都有相应的应用,且不同的停车场对系统软、硬件的要求都有所差异。所以,未来,联网化、无人化应用将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停车场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逐渐减少,直至实现无人化服务。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

1、市场整合成长趋势

空间市场整合(Spatial Market Integration)。是研究某一市场价格变化对另一市场价格变化影响的程度。从理论上讲,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处于不同区域的市场之间进行贸易时,某产品在输入区的单价等于该产品在输出区的价格加上单位运输成本,因而,输出区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输入区价格的同样方向和同等程度的变化,如此则称为此两个市场是完全整合的。空间市场整合通常可分为长期市场整合和短期市场整合两种。长期整合指两个市场的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联系,即使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被打破、但最终也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短期整合指某一市场该产品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在下一期引起另一市场上该产品价格的变化,他反映了市场之间产品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价格反映的敏感性。如果某个国家的任何两个市场之间都是整合的,则称这个国家的市场是整合的或一体化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不可能完全整合,完全整合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

2、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量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量是需求概念的一个方面,是单纯用数字表示的量化概念。故需求量的变化就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需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需求的对象、类型、时间、数量等等,故需求的变化可能仅仅只是其中某个元素的变化。

3、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问题最终会集中体现于金融。那么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金融风险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系呢?本文将结合经典的金融风险理论,就这一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

(1)、从马克思经典假说看

①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生产过剩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产业同构及重复建设问题,会导致商品生产的结构性过剩。经济领先区域经济之所以领先与其产业结构领先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分不开的。经济落后地区在缩短与经济领先地区的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经济领先区域的产业升级速度不能维持两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时,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叠加。产业自构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重复建设问题。而产业的同构与大量的重复建设必然会导致商品生产的结构性过剩。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需求相对不足,使得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必然会导致经济领先区域与经济落后区域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在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情况下,其对于已有产品组合的消费需求会趋于饱和,由此制约其消费需要,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较低收入水平会制约其消费需求。第二,从投资需求角度看,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虽然有大量的资本集中,但是由于产业升级的缓慢,资本流入到生产领域的量在产业趋于饱和后就会增长缓慢,投资需求开始不断萎缩,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政府将比较稀缺的资源集中配置在其认定的高利润率的“关键性产业”中,这必然导致本地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对于其他“非关键性产业”而言更加稀缺,进而制约了“非关键产业”的投资需求。

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金融过剩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经济领先区域的金融相对性过剩。根据前文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会导致资本从经济落后地区持续的流出,同时还会阻碍资本流入经济落后地区。而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金融资源的大量集中,在国家“一刀切”式的宏观调控下,很容易产生金融的过剩,形成信用的过度膨胀。

其次,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金融资源被投放到“关键性产业”,而根据“资金软约束”理论,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这些产业很有可能产生“资金软约束”现象,进而导致金融的结构性过剩。

(2)从凯恩斯理论角度看

凯恩斯指出,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亦可通过这些途径导致金融风险。

首先,从消费需求角度看,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区域间贫富差距增大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在经济领先区域出现的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及结构性不足,亦会导致区域内收入的两级分化,进一步制约需求的扩张。

其次,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对于经济领先区域,在旧有产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升级,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阻碍其产业的升级,进而阻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会阻碍“非关键性产业”的投资需求,而另一方面,优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会制约该地区的投资需求。

(3)从周期性的金融内在不稳定理论角度看

首先,按照明斯基的理论,金融风险的产生源于经济周期中的某种变换,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情况下,经济落后区域的经济赶超战略为这一“变换”的产生带来了契机。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投资机会出现了,大量的资金因而汇集于“关键性产业”,在资金软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信贷泡沫。

其次,经济落后区域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偏好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而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引进的途径在本区域内形成技术的创新,而这亦会带来新的“变换”因素,进而导致多方面的风险暴露。其一,如果自主开发,那肯定要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业,而风险投资业的特点是集高风险、长期性、专业性于一体,这与经济落后区域优质劳动力及资本缺乏的现状是冲突的。其二,如果从经济领先区域引入,由于经济领先区域资本充足,在以此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多以服务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目标,当然这也符合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规律,如果经济落后区域进入相关的技术,则会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替代,使原本就稀缺的资本更加稀缺,而劳动力就业状况则更一步恶化,进而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最后,稀缺资源向经济领先区域的持续涌入,也会加大经济领先区域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稀缺资源在经济领先区域的持续集中,一方面为银行过度信贷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经济领先区域内有可能形成“被提前的经济繁荣”进而导致过度的投机。

(4)从货币主义视角看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会导致我国“一刀切”式宏观调控的失灵。在全国统一货币供给调控下,东中部地区经济对货币调控的反应要快于西部地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金融机构往往将资金从西部地区调往东中部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使用,很多微观经济主体通过股票市场投资等渠道将资金投向东部地区,这将首先导致东部地区不动产、金融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会波及到西部地区,使西部地区原本稀缺的货币供给显得更加稀缺,此时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调控又将陷入两难境地。

其次,地方政府出于竞争的需要,对商业银行强加以准财政的职能,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这双重委托代理的矛盾,进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最后,从引进外资角度看。对经济落后区域而言,希望能尽量引入外资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毫无疑问,无论从投资的硬环境或者软环境来看,经济落后地区都无法和经济领先地区相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进行补偿,而这些措施往往会导致整个国家利益的损失。更指出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必然导致其区域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如果其选择将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则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4、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

2017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I、BigData、CloudComputing)的落地发展,应发了全球范围内各行业数据化转型革命。诞生了包括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等一系列全兴的商业模式,中国科技商业市场亦进入爆炸式发展时代。

随着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前沿科技、消费科技、新商业、金融科技、互联网出海、企业服务等12个类别的250+年度企业、产品和人物重磅出炉,2017年中国科技商业市场的版图也清晰起来。智能停车结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其行业规模会随着技术的完善而增加。

5、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这里就涉及到了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战略是指服务企业为了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所作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和谋略。服务营销战略是企业在组织目标、资源和它的各种环境机会之间建立与保持一种可行的适应性的管理过程。营销战略被认为是最佳管理七要素(战略、结构、系统、作风、技能、人员、价值观)之首。制定营销战略实质上就是根据情况选择做最恰当的事,“做恰当的事比恰当地做事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