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卖房不如养猪听听就好,猪养殖的风口另有玄机

2020-05-18 09:51 物联传媒

导读: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北宋时期,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这首打油诗《猪肉颂》。不仅维持吃货人设表达出了对猪肉的喜爱,另一方面体现当时猪肉价格便宜,供应充足。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猪肉价格高企,整个社会对猪肉的讨论空前高涨。前一阵万科招聘养猪技术人员的新闻登上热搜,一根藤上七个瓜,连带挖出了包括万达、恒大、碧桂园、阿里、京东、网易等巨头跨界养猪的事情。

那么,除了这些响当当的房地产、互联网公司,成为风口的“猪养殖”真就与其他企业无关了么?猪场宣传的听音乐、蹲马桶、睡公寓等猪猪的精致生活,将给产业链企业带来多大业务扩展的想象呢?

来源:网络

01、养猪不应盲目跟风

企业跨界养猪,根本驱动可以从3点来说:

首先当然是需求庞大,猪养殖市场呈现非常可观的利润。

根据数据,当前每出栏一头猪的体重至少100公斤,成本约是1000-1500元,当生猪价格达30元/公斤以上,算下来市场上单头猪的利润可达到2000多元,毛利率是一众房地产企业难以达到的水平。

再借用网友的评论:论吃猪肉,中国不是看不起哪个国家,而是看不起所有国家~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农耕时代以来就把吃猪肉的习惯刻在骨子里,无论发生什么都难以改变。

所以,国内一年生猪出栏7亿头,每年消费5000多万吨猪肉,占到全球猪肉生产和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庞大的需求量支撑了猪养殖的市场空间,这才使得不少企业趋之若鹜。

另外,像万科这类的,围绕主业地产,猪肉只是一项延伸业务,最终是为了完善产品和服务生态圈。

其次,企业获取“猪养殖”市场利润的方式,一定是直接养殖销售生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行业开始号召工业化养殖,技术公司希望赋能传统养殖企业完成智能化转型,这点其实是最具有变革意义的。

考虑养猪的专业性极强,投资风险又高,没有决心与恒心很难在产业里激出水花。网易能够坚持七年磨一猪,取得的成果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们不能看不到万达曾在一年内迅速放弃在贵州养30万头猪的计划,原因只是办猪场实在太烧钱了。

所以在阿里、京东这类公司的计划里,与其和市面上经验丰富的养殖企业硬刚,不如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利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方面的优势,帮助缺少智能技术研发能力的传统养殖企业转型,轻资产且回报快,何乐而不为?

阿里云ET大脑,农村刷墙广告

京东农牧,农村刷墙广告

02、智能养殖才是新的风口

一个完整的生猪生产周期,包括后备母猪备栏、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哺乳、仔猪育肥等环节,大概需要2~3年,一体化养殖的风险非所有散户或养殖企业能够承受。

所以按照不同阶段,生猪养殖分成了自繁自养、专业育肥、专业养种猪三种类型。

这决定了猪场的养殖要求、养殖周期是不一样的,对应到将采用的智能化技术、需要的智能设备也可能不一样。

另外,2019年全国前20强猪企规模共占整个市场的11%,其中“企业+农户相结合”的温氏股份占3%,一体化养猪的牧原股份占1.9%。侧面说明散户和一般规模化养殖的市场占比仍然较大,他们对智能化养殖系统的需求是尤其迫切的。

有两方面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论点:

1、养殖成本

在养殖成本上,2017年中国每公斤猪肉的成本大约是7块8毛2,此时美国每公斤猪肉所需成本只有3块9毛7。其中人工成本为1块6毛3,是美国人工成本2毛9的5倍多;另外饲料转化率不足,饲料成本也是美国的2倍。

2、PSY指标

在PSY指标上(每头母猪每年生产健康小猪的数量),中国的PSY指标平均值为18,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4或30。经对比,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PSY值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可见解放劳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空间十分巨大。

基于此,图像识别、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清扫、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等智能养殖应用蜂拥出现,成为受追捧的热点。

03、物联网技术改变“猪养殖”

智能饲喂系统

针对减少劳动量、精准饲喂、降低饲料成本这一诉求,智能饲喂系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传感器、摄像头、智能饲喂终端、数据分析平台都是系统的重要组成,而且因为环境特殊,尤其对传感器的耐受能力提出特殊要求。

以荷兰Idento公司推出的猪饲料群养系统为例,在智能喂养槽两边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在给料前、中、后进行称重,精度保持在10-100克。通过结合系统中猪只的生长状况数据分析制定群体采食计划,一旦哪只猪吃了足够的饲料或者停止进食,喂养栏就会自动关闭,甚至可以分析出异常数据提醒管理人员干预,比如当猪只进食料减少时查看其是否生病。

有业界人士分析,智能精准饲喂系统的使用可以降低30%的劳动强度,减少15%的饲料浪费,提高母猪PSY 2~4头,育肥猪可以提前7~10天出栏。

智能环控系统

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如何做好环保评定成为养猪场的重要课题。再加上为了改变人们对传统猪场环境恶劣的印象,智能化猪场更为强调在环境上的改善,甚至积极开放猪场,向外界展示以增强品牌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在市面上可见的案例中,比如系统监测到猪场的氨气浓度高于阈值,就会自发给猪场的风机下发开机指令,加快猪场空气流通,降低氨气浓度直至到达设定值再自动关闭风机。这是典型的一类应用,结合物联网产业链技术完成工作。

智能监控系统

传统猪场最大的痛点,在于很多环节依然由人工来执行操作,效率慢、准确性低、数据不及时、管理滞后,使用摄像头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人工采集数据的问题正在成为趋势。

2018年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合作,在猪场内遍布了AI加持的监控摄像头,不仅可以自动采集猪的体形数据,还会记录每头猪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频率,运动量不达标的猪,会被饲养员赶出室外“加练”,由此提出200公里猪的概念,强调猪肉的口感更好。

2019年京东战略投资一家名为“精气神”的山黑猪养殖商,双方合作为猪场环境研发出适合使用的3D农业级AI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等设备,实现猪场管理数据的智能采集与上传,体现猪场的过程化管理。

猪脸识别

猪脸识别是不是噱头呢?业界对此的看法不一,但放在此处也值得讨论。

在猪脸识别之前,RFID智能耳标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动物个体化管理方式,可以满足动物日常信息管理,也可以实现动物产品的全程追溯。而且还未谈及和智能耳标的竞争,猪脸识别就有面前的3大技术难题等待解决,包括猪处于运动状态,数据采集难度高;猪生长过程外貌变化快,识别难度高;不同品种的猪特征不同,缺乏数据参考建模。

而且就算完成了技术攻关,猪脸识别还有降低成本、应用普及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宣传价值大于应用价值。

但若要是说研究这项技术没有用,那就有失偏颇了。

笔者认为,在生物识别上的积累一定会在未来产生质变,现在不如让它飞一会吧。

另外,猪养殖市场同样需要长期耐心的培育,需要做好宣传普及、成本降低、建立标准、落地标杆等工作,才能促使企业为技术和产品买单。但这些如果能够做好,以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禽类养殖产业,很多问题是相通的,这为将来铺开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