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LoRaWAN从工业到消费全领域的深度渗透
在物联网应用中,设备续航、覆盖范围与部署成本往往是企业选型的核心考量。LoRa/LoRaWAN恰恰以“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三位一体优势,成为全球范围内LPWAN行业的领先技术。
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预测,2023年-2027年全球LPWAN连接数持续增长。在不包括中国的全球市场中,2023年LoRa的连接数占LPWAN连接总数的比例是41%,LTE-M连接数占比为31%,NB-IoT为20%;到2027年,除中国市场外,全球LPWAN市场上LoRa连接数仍然有36%的份额,依然占据LPWAN技术的首位。
近日,智能通信定位圈特别采访了LoRa联盟CEO Alper Yegin,就LoRaWAN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全球推广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Alper Yegin是LoRa联盟的首席执行官,负责监督该组织的战略方向,并支持LoRaWAN技术的开发和全球采用。在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前,他曾担任LoRa联盟技术委员会主席八年,并担任董事会副主席七年。
Yegin在物联网、移动和无线通信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曾担任多个高级职位,包括Actility的首席技术官,以及三星电子、DoCoMo和Sun Microsystems的多个职位。他在IETF、3GPP、ETSI、Zigbee联盟、WiMAX论坛和IPv6论坛等组织中为全球标准开发做出了贡献,并担任了领导职务。Yegin拥有16项专利,并撰写了多项技术标准和论文。
一、LoRaWAN技术迭代:创新驱动能力升级
LoRaWAN作为低功耗广域网络的核心技术,正通过持续创新突破传统技术的能力边界。
LoRa与卫星通信融合:当传统地面通信难以覆盖海洋、森林等偏远环境时,LoRaWAN正在与卫星供应商合作开发近地通信方案。这项仍在优化的技术,正为海事和物流作业、自然资源监测以及网络覆盖不足的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连接。
LoRaWAN中继器低成本扩展覆盖范围:“中继”(Relay)功能允许客户添加电池供电、易于部署的中继节点,用作网络扩展器。这些中继节点可放置在偏远位置或由于极端距离或环境而信号强度较弱的地区,通过中继器与非授权节点的组合,有效扩展现有网关和网络的覆盖范围。
支持IPv6:该功能允许LoRaWAN网络原生承载IPv6数据包,实现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这一创新突破了传统物联网架构中“网关协议转换”的局限,使LoRaWAN终端设备(如传感器、智能设备)具备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无需中转服务器即可直接接入云平台,彻底解决大规模部署时的地址短缺问题。
推出单通道网关:通过采用单通道基站并在基站端集成客户端芯片来降低成本。因此,单个基站可实现低成本部署并确保信号覆盖范围,适用于智能家居等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场景。
二、LoRaWAN应用场景:从工业到消费的全领域渗透
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家庭生活场景,LoRaWAN以“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易部署”的共性优势,在不同行业刻画出差异化的价值曲线。这种从工业到消费的全领域渗透,不仅印证了技术的普适性,更预示着LoRaWAN在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地位。
智能计量领域是LoRaWAN连接量贡献最大的领域,主要是联网水表、联网燃气表等。例如在法国,仅一家公司就已部署了500万台联网水表,且每年还在新增100万台联网水表。
智能建筑与场馆管理是另一个增长极快的垂直领域,存在诸多应用场景,例如空气质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源监控设备以及安全防护类应用等。目前市场对该领域的任何解决方案有着极高的需求。
石油、天然气、采矿等场景内的管道压力监测、储罐液位预警等需求的无线化改造,也可以基于LoRaWAN技术来实现。目前壳牌、道达尔能源等公司已有部署相关解决方案。
全球最大的害虫防治公司能多洁(Rentokil Initial)已部署支持 LoRaWAN 的捕鼠器及其他设备,这些设备的通信范围超过300米,即便在密集、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实现可靠的信号传输。
在英国,LoRaWAN技术还被用于校园、医院、工厂等场景的人员及资产定位。
智能家居领域已有许多企业推出搭载LoRaWAN技术的产品,例如联网清洁机器人、联网恒温器、联网割草机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技术带来新一轮变革,LoRaWAN也在积极为与之融合做准备。在LoRa联盟的成员企业中,例如霍尼韦尔已在开发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振动传感器,结合传感器本地计算与LoRa无线连接,打造边缘AI解决方案。
三、全球推广战略:中国市场尤其关键
截至目前,LoRaWAN在全球范围的设备部署量已达到1.1亿件,并保持20%的年增长率。LoRa联盟成员数量已达到350家,其中21位成员来自中国,例如翱捷科技、利尔达、创新微、星纵物联、瑞科慧联、矽递科技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市场因早期技术教育不足等原因,有相当规模的物联网应用使用LoRa技术但不支持LoRaWAN协议,为此LoRa联盟积极推进LoRaWAN的宣传及应用,计划吸纳更多中国成员加入联盟。
Alper Yegin特别强调技术迁移的便捷性:“从LoRa专有协议升级至LoRaWAN,硬件无需任何改动,只需在终端设备适配LoRaWAN软件栈即可完成标准化改造。”这一特性为中国市场存量设备升级扫清了技术障碍——企业无需重新投入硬件成本,仅通过软件层面的协议替换,就能实现从私有系统到开放标准的平滑过渡。
Alper Yegin还指出,支持LoRaWAN这一开放协议对各方都极具价值。尤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支持LoRaWAN开放协议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商业战略的必然:
一方面,标准化协议可提供最优品质、最全功能集、最低成本以及最佳兼容性;
另一方面,出口型企业必须采用LoRaWAN标准,才能确保产品与海外厂商设备互联互通。
不仅如此,LoRa联盟成立了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的工作小组,构建了“技术-认证-营销”全方面支持体系:
技术深度赋能:提供从协议适配到解决方案开发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设备标准化改造;全球认证体系:通过联盟认证的设备可接入全球LoRaWAN网络;国际化营销矩阵:将中国成员设备纳入联盟全球市场平台,同步提供国际展会参展资格、行业峰会演讲席位及社交媒体曝光资源,多维度助力企业成功出海。
小结
“技术融合、生态扩张、应用拓展”——几乎就是Alper Yegin为LoRaWAN描绘的未来蓝图。毫无疑问,LoRaWAN拥有“连接万物”的野心,至于这场由技术标准驱动的产业变革,最终将取得哪些成果,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