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半导体巨头博通(Broadcom)与人工智能企业CAMB.AI联合宣布,将共同开发一款支持设备端直接处理实时音频翻译的新型AI芯片组。
近日,芯片领域传来重磅合作!全球半导体巨头博通(Broadcom)与人工智能企业CAMB.AI联合宣布,将共同开发一款支持设备端直接处理实时音频翻译的新型AI芯片组。
核心突破:离线实时翻译与隐私安全的双重飞跃
根据了解,博通此次推出的AI芯片组,其最大亮点在于无需联网即可实现多语言实时处理。该芯片巧妙集成了CAMB.AI的语音模型与博通的低功耗SoC设计,使得翻译、配音及口述影像等音频处理任务均能在设备端完成,无需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隐私泄露的潜在威胁。
在性能方面,该芯片展现出了出色的多语言支持能力,支持超150种语言,覆盖中文、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全球主要语系,且在离线状态下依然能保持极高的识别准确率。其创新的本地处理架构,不仅大幅降低了处理延迟,确保了翻译和配音的即时性,还有效减少了对无线网络带宽的依赖。
在技术演示中,基于电影《美食总动员》的片段,AI系统不仅能够用多语言场景描述并同步显示文字翻译,还能通过语音解说画面细节,为视障用户提供无障碍观影体验。这种“即说即译”的强大功能,让智能电视、机顶盒、翻译耳机等设备摆脱了网络束缚,在户外探险或工业作业等特殊场景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
应用场景:从消费电子到工业物联网的全域覆盖
1.消费电子领域革新:智能电视可实时生成多语言字幕并切换配音;智能音箱、翻译耳机等设备将摆脱网络限制,即便在户外或偏远地区也能提供稳定服务;
2.无障碍服务升级:口述影像功能对于视力障碍用户极具价值,显著提升他们获取视频信息的可访问性。该技术所采用的语音模型已被NASCAR、康卡斯特(Comcast)等知名机构使用;
3.工业场景拓展:该芯片在功耗控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相比前代产品降低了30%,同时结合边缘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工厂设备、物流机器人等环境复杂、网络不稳定的场景,为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行业影响:硬件级创新驱动“去中心化”变革
博通此次的技术突破精准击中了当前AI应用领域的两大痛点——隐私安全与网络依赖。通过将核心算法固化至硬件层,不仅降低了云端算力成本,更以“一次部署、终身使用”的模式为设备制造商构筑了持久的竞争优势壁垒。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端侧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其中翻译与语音交互需求占比超40%。同时,Gartner预测,到2028年,75%的新智能设备将具备端侧AI能力,而翻译与语音交互将成为核心入口。
而博通的硬件级创新举措,不仅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的竞争利器,更有望引领全球AI基础设施向“去中心化”演进。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博通端侧AI芯片的推出,标志着AI应用从“云端智能”向“本地智能”的关键转折。
值得关注的是,博通近期在AI领域的布局动作不断:继与OpenAI合作开发定制芯片后,此次端侧芯片的推出标志着其完成“云端-边缘-终端”的全链条布局。尽管高通、英伟达等行业巨头也在竞相加速端侧AI技术的研发步伐,但博通方案在语言支持种类和隐私保护层面已形成差异化优势。
挑战与展望:生态协同是商业化破局要点
目前,该芯片组处于测试阶段,但距离正式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仍面临着两大挑战:需解决模型压缩与硬件适配的平衡问题,以及与Android、鸿蒙等系统的深度兼容性调试。据透露,该芯片组已与NASCAR、康卡斯特(Comcast)等机构完成前期测试,并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向合作伙伴提供开发套件,首批商用设备预计2027年上市。
博通与CAMB.AI的此次合作,无疑为科技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与强劲动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与技术的持续迭代,这场由先进芯片技术引领的“本地智能”变革,不仅将推动人机交互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将重新诠释技术普惠的深刻内涵,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