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时隔一年半后重启IPO
日前,安徽合肥微波芯片厂商合肥芯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谷微)在安徽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时隔一年半后拟再度冲刺A股IPO,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

时隔一年半再度冲刺IPO
公开资料显示,芯谷微曾于2023年5月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材料,拟募资8.50亿元。后于2024年4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彼时该公司保荐机构为国元证券。

芯谷微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本为6279.5184万元。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团A类”、“2021年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合肥高新区瞪羚企业”等称号。
其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是其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刘家兵,其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43.60%的股份,为芯谷微实际控制人。
刘家兵出生于197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创业前曾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Excelics Semiconductor、Microwave Technology、深圳华神晶芯、安阳大通微电子,在微波领域有近30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
其配偶张苑灵同样为技术出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业界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履历,并且在芯谷微担任芯片研发工程师。
融资方面,天眼查信息显示,芯谷微成立以来累计完成4轮融资,投资阵容多次出现合肥产投集团身影,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均在早期对公司发展做出了相关扶持。
2022年1月,芯谷微完成近4亿元C轮融资,这也是其唯一一次公开的融资事件。本轮融资由广发乾和领投,基石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
股东方面,上海为奇对芯谷微持股比例排在第三,持股比例为11.5%。据悉,上海为奇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睿创微纳全资持股的投资平台。
毛利率高达80%
根据芯谷微此前递交的招股书,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块和T/R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其产品和技术下游主要应用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探测、军用通信等国防军工领域,并正逐步向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卫星互联网、5G毫米波通信等民用领域拓展。
其中在民用产品方面,芯谷微针对5G毫米波通信和卫星互联网等应用开发专用芯片的研发组2021年成立,推出Ku/Ka波段的T/R芯片和组件。
客户方面,芯谷微此前为飞利浦医疗、美的集团等客户提供国产化MRI(核磁共振)低噪声放大器。
2020至2022年,芯谷微营收分别为0.64亿元、1.00亿元、1.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00%;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0.43亿元、0.58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31%、82.32%、79.72%。

芯片销售收入分别为6317.64万、9556.40万、1.3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8.94%、96.36%、88.57%,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模组产品及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则呈增长趋势。

不过,期内芯谷微利润额对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的依赖度较高,并且伴随毛利率及产销率的下滑。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芯谷微所处微波毫米波芯片细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DI、Qorvo、MACOM等国外公司,以及A19单位、A05单位,和少数具备相应配套能力的民营企业——铖昌科技、国博电子、臻镭科技等。2022年,上述三家公司的营收分别约为3.46亿、2.78亿、2.43亿元。
最新动态显示,芯谷微最新推出三款核心新品:IMPA044067P51型GaN内匹配功率放大器、硅基7位数控衰减器芯片以及IPA-0010A超宽带中功率高线性放大器,分别针对射频系统中的功率放大、信号衰减与宽带放大等关键环节,提供了高性能、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
产品在材料上涵盖GaN、SOI与GaAs等先进工艺,在性能上实现了高功率、高精度与超宽带的统一,将广泛应用于5G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电子对抗及高端测试设备等领域,助力客户提升系统性能,缩短开发周期。
智能通信定位圈现已开启产业交流群,欢迎对通信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扫码下方二维码加入【智能通信定位圈-通信产业交流群】,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动态与前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