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会上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国将采取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安全保障这三大举措,全力推动AI玩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已然成为驱动各行各业应用升级的核心引擎。就连传统的玩具领域也不例外,AI技术的赋能为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动能与发展机遇。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会上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国将采取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安全保障这三大举措,全力推动AI玩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AI玩具将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全新“黄金时期”。
AI玩具:从“玩物”到“智慧伙伴”的进化革命
当前,在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玩具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玩具产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重塑着玩具产品的形态与价值链的结构。AI玩具,已然成为了成为推动玩具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工信部统计,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增至29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8%。这一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AI玩具产业三大核心特征的逐渐显现。
何亚琼在发布会上指出,AI玩具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显著的特征:
其一,产品融合性显著增强。如今,玩具已发展成为AI技术集成应用、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融入,让玩具产品能够“听得懂”“看得到”“能思考”,甚至会动脑筋、会同你交流互动。与此同时,AI技术与国潮文化IP的巧妙融合,使得玩具产品兼具了科技感和文化性,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其二,功能角色被重新定义。以前的玩具主要是儿童玩耍的玩伴,以娱乐为主。而今,随着AI技术在玩具产品中的融合应用,玩具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娱乐功能进化成为融合教育启蒙、情感陪护、创造力激发等多种属性于一体的“智慧伙伴”,从“一成不变”到“越来越懂你”。
其三,用户群体实现全覆盖。AI玩具打破了传统玩具产品的年龄限制,实现了“老、中、青、幼”全覆盖,极大地满足了各年龄层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以一款AI记忆助手玩具为例,它既能通过语音提醒老年人按时用药、预约就医,还能播放老歌、讲述历史故事,帮助缓解记忆衰退,广受老年人喜爱。此外,许多AI玩具还具备连接Wi-Fi或蓝牙,能够实现上网、下载最新内容等功能,为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
三个“下功夫”,驱动AI玩具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面对AI玩具的爆发式增长,工信部明确提出“政策护航+创新驱动+安全兜底”的保障体系,通过三个“下功夫”着力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与难题。
何亚琼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旨在引导玩具企业积极应用AI技术,挖掘并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AI玩具凭借其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还能提供个性化的陪伴服务,在趣味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学习知识、健康成长,为玩具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在促进产品创新上下功夫。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玩具中,打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AI玩具爆款,引领消费潮流,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AI科技、中国文化。
三是在规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针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AI玩具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深入研判。一方面,指导玩具企业加强技术防护措施,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适时研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切实保障AI玩具质量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为AI玩具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写在最后
从深圳优必选的AI教育机器人畅销海外,到跃然创新CocoMate系列引发全球关注,中国AI玩具产业正以“硬科技+软文化”的双重优势,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强势崛起,重塑着全球AI玩具产业的竞争格局。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国产AI玩具在制造成本、研发周期、迭代速度及供应链完整性上具备显著优势,叠加国产厂商在原创IP与国际授权领域的积极布局,软硬融合有望打造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爆款产品,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AI玩具产业的竞争壁垒。
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工信部的政策护航、企业的创新攻坚、市场的需求驱动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当AI玩具不仅能陪孩子玩耍,更能理解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甚至成为跨代际情感连接的纽带时,我们所见证的,远不止是一个产业的升级,更是一个民族对“科技向善”的生动实践。